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十斑吉丁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十斑吉丁蟲 學名:Melanophila decastigman Fabr 類屬:吉丁蟲科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8-23毫米,體黃褐色或紫褐色,具金屬光澤。雄蟲體瘦小,雌蟲肥大。額前緣有黃色絨毛,後緣有細小刻點,複眼腎臟形,明顯突出。觸角鋸齒狀,11節。額前緣有黃色絨毛,後緣有細小刻點。前胸背板紫褐色,具古銅光澤,有均勻的小刻點。腹部腹面 5 節,末腹節兩側端各 1 小刺。鞘翅黃褐或褐色,每翅鞘上有明顯的縱線4條及黃色斑點5個,所以稱作十斑吉丁蟲。 卵 長約1.5毫米,寬約0.8毫米,卵圓形,初產時為淡黃色,後變為灰色。 幼蟲 體長17-27毫米,淡黃色,頭黃色,扁平狀,口器黑褐色,前胸膨大扁平,中、後胸窄細,前胸背板黃褐色,中央有1個"∧"形溝紋,腹部12節,念珠狀,無足。 蛹 為裸蛹,長11-19毫米,淡黃色,近化時顏色加深,頭向下垂,觸角向後,胸足3對,翅芽2對,腹部可見9節,氣孔6對。[1]

發生規律

該蟲年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被害樹木或坑道內越冬。靠苗木調動作遠距離的傳播,翌年 4 月中旬老熟幼蟲在蛹室內化蛹, 5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並交尾產卵,羽化進度不整齊,交尾 3 - 4 天后開始產卵,多將卵散產於向陽面樹皮裂縫、傷痕、節疤等處。6 月初為產卵盛期,卵期 13 - 18 天,6 月中旬為孵化盛期;初孵幼蟲直接蛀入樹皮內危害, 8 月中旬後幼蟲進入木質部為害; 9 - 10 月在越冬前部分繼續向木質部內蛀食,大多形成"L"形蟲道;部分又向外蛀食韌皮部, 10 月中、下旬開始越冬。成蟲喜光,飛行能力較強,多在晴天中午活動於樹上,陰雨和早晚棲息在樹皮裂縫和樹冠枝椏處。缺水、生長不良、樹勢衰弱的林木受害嚴重,鬱閉度小的疏林受害重於鬱閉度大的林分,林緣受害重於林內,樹皮粗糙的樹種受害較重。[2]

分布與危害

該蟲多在近地面25厘米處為害,成蟲取食嫩葉為害;以幼蟲取食枝幹,初齡幼蟲在韌皮部及木質部之間取食為害,老熟幼蟲進入木質部內為害,被害處樹皮留有小糞粒和少量褐色膠液,樹皮變為暗褐色或黑色,皮下形成不規則扁平蟲道,並充塞黑褐色糞屑,受害幼齡樹長勢衰弱,嚴重時整株乾枯死亡,死亡株直立,澆水後有倒伏的現象。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蟲的品種栽植。營造混交林。

(2)加強苗木、種條的檢疫工作,發現有受害木時,需經剝皮、 火烤或熏蒸處理,以防止害蟲的傳播和蔓延。

(3)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發現有發生時,應及時伐除受害嚴重株並燒毀,對新植林進行樹幹塗白,防止產卵。

(4)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喜光性在成蟲盛發期進行人工捕殺。

(5)保護利用天敵,有獵蝽、齧小蜂及啄木鳥等;斑啄木鳥是控制楊十斑吉丁蟲最有效的天敵。

(6)化學防治 幼蟲孵化期, 幼蟲可用國光必治200倍+國光斃克200倍混合液高濃度塗干,連塗2-3次後用塑料薄膜封包可提高防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