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喜海 | |
---|---|
出生 | 1982年 |
國籍 | 中國 |
知名於 | 全國勞動模範 |
楊喜海, 朝陽縣波羅赤鎮盧杖子村農民。1998年,楊喜海隻身來到北京金地園藝有限公司打工,8個月後成為公司的業務骨幹,被派往上海負責花卉的銷售。2001年,他成為該公司在雲南分公司的業務經理。2002年,他毅然放棄了公司的優厚待遇,在雲南撫仙湖畔建了20畝花棚。經過4年艱苦打拚,他掌握了花卉生產先進技術和銷售渠道,積累了足夠的創業資金,為回家鄉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他帶着資金和技術回到了波羅赤鎮盧杖子村。一次性投入160多萬元,租用農田50畝,32棟高標準日光溫室花卉大棚於同年7月份完工,並如期栽植百合、非洲菊、玫瑰等花卉。在他兢兢業業的經營下,3年內全部收回成本。他又先後在朝陽縣波羅赤鎮波羅赤村和南窪村帶動200多戶農民搞花卉生產。為了解決農民種花的後顧之憂,與花農簽訂合作經營合同,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為進一步減少農戶產前投入和市場風險,他還為農戶墊付50%的種苗款,保底價進行收購。在他的精心指導下,每個花棚純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極大地調動了花農的積極性,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效應,僅此一項社會效益在400多萬元以上,並輻射到朝陽縣柳城鎮、賈家店農場、松嶺門、南雙廟等鄉鎮,使花卉成為朝陽縣的主導優勢產業之一2010年3月,在盧杖子村黨支部換屆期間,因他返鄉帶頭創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貢獻突出,以高票被黨員、村民代表和鎮黨委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創業歷程
1998年,只有16歲的楊喜海外出創業打拚,先後在北京、上海、雲南等地做過花卉生意。在打拚的過程中,他深刻地感悟到:知識改變命運。於是,2005年,在外地打拚多年後,他毅然決定回到家鄉,努力學習,從頭再來。他報考了朝陽廣播電視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並直接從專科升入本科,今年3月已順利畢業。
起初,他憑藉在外地打拚的經驗,在家鄉建起了2000多延米的花卉大棚。他了解到,家鄉這個地方日照時間長、土壤偏酸,這個優勢適合種花,便自己先開始種百合花。早在2005年,他就建成了32棟高標準日光溫室花卉大棚,並且也收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之後,他充分發揮自家產業的優勢,適時引導和扶持當地200多戶農民搞花卉生產。最初,村民們沒有接觸過花卉行業,認識不上去,認為這個行業成本高、風險大,而且大部分村民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為了解決村民們的後顧之憂,楊喜海與花農簽訂種植合同,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最重要的是,對於前期投入有困難的花農,他自掏腰包,主動為他們墊付50%的苗款。當時總共有20多戶農戶,共墊兩萬餘元。在他的精心指導下,現在每個花棚的純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農民直接增加經濟效益400萬元。 [1] 2010年5月,楊喜海帶領群眾致富,感動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在村黨支部換屆中,以滿票當選上盧杖子村黨支部書記。他回想當初,感嘆道:「當時也沒想太多,只是想着為群眾辦點實事,讓他們生活先好起來再說。」就這樣,以花卉產業,他帶動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甚至引領了整個朝陽縣的花卉種植產業,使花卉在朝陽從無到有,發展到2000多畝,輻射到朝陽縣柳城鎮、賈家店農場、松嶺門、南雙廟等鄉鎮,成為朝陽縣的主導產業之一。 [2]
主要成就
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