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士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個人簡歷 的圖片

楊士達(1903~1963年)廣東大埔人。自幼隨父學習《本草綱目》,有志於中醫學。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中法學堂(今光明中學)。

生平經歷

五四運動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寫下「反帝愛國乃天職,國恥不雪不罷休」的詩句鼓舞鬥志,被推為中法學堂學生會會長,引起校方不滿,致遭開除。民國9年改名重返中法學堂,因成績優異,提前畢業,考入震旦大學學習醫科。同年受洗入天主教,洗名若翰保第斯達。民國15年震旦大學畢業,獲留法獎學金,在巴黎大學進修公共衛生學和法醫學,獲醫學博士。民國18年回國,在杭州仁愛醫院(天主教會所辦)任醫務長,兼任國立藝術學院解剖學教師和校醫、浙江省立醫藥專校講師等職,並與人創辦《科學醫報》月刊,出版3年。八一三事變後,在杭組織第十六傷兵醫院,夜以繼日搶救傷員。民國27年回上海,在震旦大學擔任公共衛生學系和醫學系的教學工作。經常投稿醫學報刊雜誌,介紹國外先進醫學知識。兼任上海醫師公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會員等職。

解放初期,上海天主教會中敵對勢力反對新中國,破壞國家的政策、法令,禁止教徒參加一切愛國活動,楊士達堅持正義,衝破教會當局的禁令,帶頭參加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1951年9月,擔任上海市抗美援朝天主教支會副主席。1952年1月主持5個單位在震旦大學召開的紀念馬相伯生平的大會,號召學習馬相伯一生堅持反帝鬥爭的不屈精神,積極行動起來。1952年,作為醫學科學家代表,隨國際科學委員會赴朝調查美國發動細菌戰證據。1953年冬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第四分團,到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並把全部積蓄購買建設公債支援社會主義建設。1955年6月參加芬蘭赫爾辛基世界和平大會。積極參加肅清龔品梅反革命集團的鬥爭,1955年9月,他在文化廣場召開的有14000教友參加的大會上發言,感謝人民政府為神長教友清除了教會內的祖國叛徒。1956年7月在北京參加成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發起人會議,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1957年7月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當選副主席。1960年4月上海市天主教友愛國會成立,擔任副主任。

楊士達勤奮好學,敬業盡職,精通英語、法語,晚年還努力學習俄語。在病重住院期間仍寫作和翻譯,關心天主教的愛國工作。歷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一至三屆上海市政協常委,第一至四屆上海市人民代表。解放後曾任震旦大學教務長兼醫學院院長,上海第二醫學院副院長等職。

天主教

天主教[1]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稱公教,自明朝時就沿用的名稱「天主教」,已成為正式的中文代名詞。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會之中,羅馬公教會[2]羅馬天主教會)的會眾最為龐大,全世界人數有11.3億,占世界總人口17%,因此「公教會」(天主教會)一詞往往指的是「與羅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會」,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
  2. 耶穌創立了羅馬天主教會(聖而公教會),新浪博客,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