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巍 | |
---|---|
出生 |
1516年 山東無棣縣 |
逝世 | 1608年 |
國籍 | 明朝 |
職業 | 禮部尚書、吏部尚書 |
楊巍(1516—1608),山東無棣縣人,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曆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周禮》「六官」中有「天官」一職,其職務類後世的禮部、吏部,所以後世的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也稱之為「天官」,楊巍在明代擔任過吏部尚書,故鄉人習稱為「楊天官」。
人物經歷
楊巍(1516—1608),山東無棣縣人,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曆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周禮》「六官」中有「天官」一職,其職務類後世的禮部、吏部,所以後世的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也稱之為「天官」,楊巍在明代擔任過吏部尚書,故鄉人習稱為「楊天官」。 據《明史·楊巍傳》記載:
楊巍,字伯謙,號二山,又號夢山,明海豐縣尚義里 (今無棣縣無棣鎮楊三里村)人。17 歲考取縣學生員,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中舉,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進士及第。
楊巍中進士後先在戶部見習,後授常州府武進縣任知縣。三年任滿,考績最佳,經巡撫連章舉薦,內調兵科給事中。多次奏疏被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採納,為此,首輔嚴嵩對他十分忌恨,遂援例將他調出,任山西按察使司驛傳道僉事,轉代理雁門兵備道,鎮守平型關;升口北道參議官,駐防宣府西路的左衛。秋防期至,他與副將馬芳計議,利用敵軍麻痹心理,設伏洗馬林堡,先發制人。果然有400餘騎越境入侵。明軍伏弩齊發,射殺敵首領2名,斬首53級, 奪獲馬匹200餘,明軍聲威大震。楊魏因此受到皇帝的嘉獎。敵軍大舉侵犯蔚州時,楊巍被派協助籌措軍餉,經巡撫批准,他親自攜帶白銀3000兩到渡口堡犒師,保證了邊防的安全,再次受世宗皇帝嘉獎。任期屆滿,考績又最佳,遂晉升為山西按察司副使,防守陽和縣。
楊巍在陽和,精選士卒,申明號令,修葺城堡,整修戰具,嚴加防守。有一次敵軍萬餘騎從柳溝入侵,見陽和境內無隙可乘,隨即退去。由於他屢建大功,嘉靖皇帝特發內旨,提升他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在宣府,他以守為戰,竭力鞏固京師的西北邊防。蒙古兵由古北口入犯,京師戒嚴。楊巍接獲警報,立即與宣大總督統兵入衛,兵至南口,奉旨回本鎮抄襲敵人後路。於是提兵出擊,直搗敵軍老巢,斬首100餘級,進犯京師之敵不戰而退。楊巍以直搗敵巢功,進俸兩級。他從此成為明政府倚重的右臂長城。老母年外多病,懇求回鄉贍養。
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楊巍奉召回京,以右僉都御史巡撫陝西。履任之初,他先把花馬池戰役中損失的6000名戍卒補充齊備,又募兵3000人屯墾黃河北岸,以增強那裡的防禦能力。是年10 月,瓦刺酋長俺答率兵入侵,攻陷石州,三晉告急。廷議非楊巍不能解救危機。於是晉升他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楊巍抵山西,輕裝簡從,巡視邊防,修築長城及邊境城堡,築墩台,派守軍,使敵軍不敢犯邊,再次得到隆慶皇帝(1567—1572年在位)的獎賞。撫晉期間,他體察晉民疾苦,以節省開支、恢復民力為急務,裁減驛傳銀6萬兩,歲發鹽引銀1萬兩,奏革民兵銀3萬兩,共計減輕晉民負擔銀10萬兩,使三晉民力逐步復甦。又諭令寧鄉大盜李九經遣散,使山西境內更加安定。期滿考核政績為督撫之冠。由於母親年近九旬,他再次申請回歸鄉里。
萬曆皇帝即位 (1573年),召楊巍回京,升授兵部右侍郎。翌年轉吏部,不久升任左職。此時朝內發生了江南少年王大辰闖入宮禁的事件,案件交楊巍審理。宰輔張居正授意以刺客罪中傷大學士高拱。楊巍不從,經審理以盜竊內府財物罪判處王大辰死刑,既保全了國家顏面,又避免了株連無辜。事後他第三次上疏,請返故里。
楊巍回故里後,移居桃花嶺,辟小園,植花木,每逢佳節良辰,就請母親乘車觀賞,子孫羅拜敬酒,使老母歡欣稱意,母年逾百歲去世。
萬曆十年 (1582年),楊巍第三次奉召入京,出任南京戶部尚書。翌年晉京朝見皇帝,被授資政大夫銜。三個月之後改任北京工部尚書。任內成功地阻止了神宗皇帝修造離宮的計劃,並參與萬曆皇帝(1573—1619年在位)的玄宮(「定陵」)的選址,不久被調至戶部,又轉吏部,均任尚書,在職7年,兩次考核,均以公正寬恕見稱。當時權歸內閣,六部無權,,楊巍又已年老,遇事多聽從宰輔申時行指揮,聲譽漸損。萬曆十七年 (1589 年) 後,萬曆皇帝倦於聽政,他率群臣多次勸諫無效,於是毅然連上奏章懇求退休,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獲准,時年74歲。「詔乘傳、給廩隸如故事」。
楊巍90歲時,萬曆皇帝特派員慰問。萬曆三十六年 (1608年)病逝於故里,享年92歲,追贈少保。《明史》卷二二五有傳,稱「巍素厲清操,性長厚,有時望」「揚歷中外,甚有聲」。楊巍工詩,著有《夢山存家詩稿》8卷,被錄入《四庫全書》。
史料記載
楊巍,字伯謙,海豐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武進知縣。擢兵科給事中。操江僉都御史史褒善已遷大理卿,巍言:「東南倭患方劇,參贊、巡撫俱論罪,褒善獨倖免,又夤緣美遷,請並吏部罰治。」帝怒,停選司俸,還褒善故官。巍既忤吏部,遂出為山西僉事。已,遷參議,分守宣府。寇入犯,偕副將馬芳擊斬其部長,賚銀幣。尋為陽和兵備副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錄搗巢功,進秩二級。逾年,以養母歸。歸二年,召起巡撫陝西。增補屯戍軍伍,清還屯地之奪於籓府者。隆慶初,進右副都御史,移撫山西。所部驛遞銀歲征五十四萬,巍請減四之一。修築沿邊城堡,檄散大盜李九經黨。復乞養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萬曆二年,改吏部,進左,又以終養歸。母年逾百歲卒。十年,起南京戶部尚書,旋召為工部尚書。有詔營建行宮,近功德寺。巍爭之,乃止。明年,改戶部,遷吏部尚書。明制,六部分蒞天下事,內閣不得侵。至嚴嵩,始陰撓部權。迨張居正時,部權盡歸內閣,逡巡請事如屬吏,祖制由此變。至是,申時行當國。巍素厲清操,有時望,然年耄骫骳,多聽其指揮。御史丁此呂論科場事,時行及余有丁、許國輩皆惡之。巍論謫此呂,為御史江東之、李植等所攻,與時行俱乞罷。帝從諸大臣請,慰留巍等而戒諭言者,巍乃起復視事。
當居正初敗,言路張甚,帝亦心疑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發之以杜壅蔽。諸大臣懼見攻,政府與銓部陰相倚以制言路。先是,九年京察,張居正令吏部盡除異己者。十五年,復當大計,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出身進士者,貶黜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給事、御史無一焉。賢否混淆,群情失望。十七年夏,帝久不視朝,中外疑帝以張鯨不用故託疾。巍率同列請以秋日御殿。至十月,巍等復請。帝不悅,責以沽名。
巍初歷中外,甚有聲。及秉銓,素望大損。然有清操,性長厚,不為刻核行。明年,以年幾八十,屢疏乞歸。詔乘傳、給廩隸如故事。歸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贈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