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彭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彭基 | |
---|---|
| |
出生 |
1913年7月19日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上海 |
母校 | 清華大學 |
職業 | 航空工程學家 |
研究領域 | 飛機設計、製造的理論研究和生產 |
楊彭基 (1913— ),航空工程學家,航空教育家。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的創建人,他長期從事飛機設計、製造的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航空工程技術人才。他在航空工程方 面的主要成就是從理論上、物質上、組織上創建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為我國飛機設計、製造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人物概況
楊彭基,祖籍江蘇省嘉定縣,1913年7月19日出生於上海市。1931年他從天津南開中學畢業,並考入清華大學。當時正值「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東北三省,向華北進逼。他和同學們一同去南京請願要求出兵抗日,併到長城沿線慰勞東北軍部隊,下鄉宣傳抗日。那時有些同學投筆從戎,報考飛行學校,對他影響很大。他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決心走「航空救國」之路,於1933年9月去比利時學習航空工程。由於他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在比利時連年獲得最高額獎學金。他的畢業設計是設計一架全金屬低翼飛機。在30年代這是一種先進的設計。1939年通過答辯,獲得列日大學飛機設計工程師學位。為了獲取飛機設計的實際知識,他到勒納爾(RENARD)飛機製造廠任實習工程師。1939年底,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戰爭即將蔓延到比利時,戰爭爆發後歐亞海運勢必中斷,他當即決定回國。
當時我國半壁江山已經淪陷,楊彭基和夫人毅然同去抗日後方——昆明。在昆明期間,他和留學國外學習航空工程的同學,共同編著了《英法德華航空工程名詞》。同時,和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系畢業的同學共同組成了「中國航空促進會」,探討自行設計、製造飛機的路子。1940年10月,楊彭基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中緬邊境的壘允,任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設計課工程師,主要負責修復大型運輸機的設計工作,並仍抽時間和「中國航空促進會」會員一起設計一架小型飛機。1941年底,日軍入侵緬甸,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從壘允撤退,設計工作中斷。楊彭基回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系任教,講授「飛機設計」課。1942年秋,應邀到中國滑翔總會工作,任總會第四組(技術組)主任幹事,主要任務是確定總會所屬各廠製造滑翔機的型號,掌握各廠製造進度,解決製造中的技術、材料問題。1943年,兼任總會所屬成都滑翔機製造廠廠長,直接參與滑翔機的設計與製造工作。1944年秋,中國滑翔總會技術部門劃歸航空委員會管理,他應邀到重慶交通大學任航空系教授,1945年底隨該校遷回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楊彭基到新成立的華東航空學院任教授、飛機系副主任,1954年兼任飛機工藝教研室主任,籌辦飛機工藝專業。他從編寫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開始,直到講課、指導學生做畢業設計,籌建實驗室,同教研室教師一起走完了飛機工藝專業教學的全過程。1956年華東航空學院內遷西安,改名為西安航空學院,1957年西安航空學院與西北工學院【1938年7月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今東北大學)和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合併組建成立國立西北工學院,1950年大部院系搬出後所剩部分】並校成立西北工業大學。楊彭基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飛機系副主任。1958年,擁有飛機設計、飛機工藝等專業的飛機系師生在「大躍進」的氣氛下,創議設計、製造飛機並擬命名為「延安一號」。楊彭基由於始終懷有設計、製造飛機的願望,並認為學生應當接受一定的實際鍛煉,所以他支持這項創議並擔任了總工藝師。1960—1966年間,楊彭基在飛機工藝教學和實踐的基礎上,開始考慮如何提高我國飛機製造工藝水平和飛機製造工業的發展問題。首先,他針對當時飛機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工件間以及工件和工夾具間配合不協調問題,研究了飛機生產中的準確度。其次,他認為我國除了要掌握蘇聯飛機工藝的理論和經驗外,還應當吸收歐美國家的飛機製造技術,因而翻譯並出版了法國吉貝爾教授所著《飛機和導彈製造》一書。此後,為了使飛機生產現代化,他注意到了自動化和數控技術在飛機製造中的應用。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這些正確的設想都被迫中斷。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楊彭基施展才能,把數控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應用於航空工業,曾任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研究中心主任等。在他的倡導下,建立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組建了該學科的研究基地,培養了這一學科的碩士生與博士生,發表了大量著作與論文,開展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的國際學術交流,在他帶領下完成了多項國家重要科研任務。為了表彰楊彭基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所作的貢獻,國家教育委員會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並頒發「人民教師」獎章;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0年首批享受國務院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
飛機製造
5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很快,仿製了多種蘇聯飛機。楊彭基注意到當時各廠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生產中的「協調問題」,即在飛機組合件、部件對合時配合不良。經過思考,他認為「協調問題」主要是製造準確度問題,從而對飛機生產準確度開始進行研究。1961年,他以新工藝講座的形式講了「飛機生產幾何準確度」,並提出部件對接部位的尺寸誤差是由該尺寸的形成過程所造成的,即由形成最後尺寸的各環節誤差累積造成的。為此,他對累積誤差問題進行了研究,查閱了大量資料,於1962年西北工業大學科學報告會上作了「飛機製造中累積誤差之計算公式「的報告。在報告中,他分析了可採用的5種累積誤差的計算公式後,認為在計算飛機生產準確度時,應以波洛達卻夫公式作為基本公式。為了應用這一公式,他認為需要確定飛機生產典型環節的誤差分布律及其不對稱係數α和相對分布係數k。為此,必須做大量的實際測量與統計工作。1962—1965年間,他的3位研究生在他指導下相繼在累積誤差公式的基礎上對「以裝配孔裝配部件的準確度」、「在型架裝配機中安裝型架的準確度」和「以光學儀器安裝型架的準確度」等課題進行了研究,並做了大量實測工作,取得了典型環節的分布曲線和αk係數。1964年,楊彭基提出了協調準確度的理論,作為飛機生產中解決「協調問題」的基礎的同時,他認為不同材料的熱膨脹也對裝配工藝中的尺寸協調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在我國首先提出了熱膨脹協調誤差問題並給出了計算公式。這樣,就把實際存在的物理因素考慮到幾何因素中去,更真實地反映客觀事實。1965年,楊彭基在《航空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熱膨脹對飛機裝配工藝的影響」的論文,闡述了他的觀點。
學科建立
1976年,楊彭基帶領學生在工廠對數控技術在飛機生產中的綜合應用作了初步嘗試,1977年發表了「飛機設計生產一體化實踐報告」一文,基本上表達了當時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水平,並提出了縮短我國和世界先進國家間差距的措施。為了縮短這一差距,他認為培養人才是最根本的途徑,因而從工廠返校後,即在本科生專業中增設了「程序算法語言」和「數學模型」等新課程並親自講授。1978年,他開始培養這方面的碩士研究生。1982年教育部下達國務院批准楊彭基為我國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的批示後,他培養了我國第一位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的博士生。到1994年,他已培養出該學科的博士20人,在校正在培養的10人。1990年國家批准該學科設立博士後流動站,他擔任指導教師。
1978年,正當國內航空工廠與院校把注意力集中於計算機製圖、數控加工和數控測量時,楊彭基卻首先瞄準了圖形顯示器(又稱圖像儀)及其在飛機設計與製造中的作用,寫了「光筆圖形顯示器及其在『一體化』中的應用」一文。隨即親自和幾位教師一起掌握了圖像儀的使用及其軟件系統,編制了一套工夾具設計應用程序,為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開闢了道路。他同時十分重視建立配備有圖形顯示器的實驗室,於1982年在西北工業大學建成了航空工業部第一套以國產設備為主的「交互式圖形顯示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實驗基地」。1986年,在航空工業部的資助下,基地更新了設備,建立了以PRIME—550Ⅱ為主機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系統的建立為研究生的培養和科研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2年獲得世界銀行貸款,在西北工業大學建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國家專業實驗室。在籌建中,他親自參加設備選型、軟件選擇的論證會,常提出重要的決策性意見。
1981年,楊彭基擔任了航空工業部「六五」關鍵課題「7760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與管理系統」的顧問。這是一個由研究所、工廠、學校共同組成、有140多位專家參與的大型集成化軟件系統,1986年完成,被《科技日報》和中央電視台共同評選為1986年全國十項重大科技成果的第一項,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他自80年代初就指導研究生從事利用圖形顯示器編制多軸數控加工程序。經過10年的實踐、提高、再實踐、再提高,形成了完整而實用的NPU(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系統。這個系統於1992年在國家科委組織的「全國自主版權軟件」的考評中獲計算機輔助製造項第一名,其代表作「大型水輪機葉片系列幾何造型及多軸數控加工圖像編程系統的研究」於同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十多年來,他還接受了如航空工業部某型號工程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關鍵等多項科研任務。楊彭基對承擔科學研究任務有個主導思想,即學術上是國際水平的;是國家的重大科技任務;要有較大經濟效益。他還說過:「對國民經濟有重大作用、國防上需要的重要項目,哪怕賠錢也干」。
楊彭基及其同事們經過多年努力,在人才培養、實驗基地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終於形成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1984年楊彭基被正式任命為西北工業大學該學科領導小組組長。1986年學校成立了跨系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研究中心,他出任中心主任。1985年他在《航空學報》上發表論文「計算機輔助飛行器設計與製造概況」,闡述了計算幾何、交互圖形顯示學、數據結構和數據庫、數控技術是支承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的四大技術基礎,從而為這一新學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1984年和1986年這一新學科連續被航空工業部確定為部重點學科,1988年被評為國家教委重點學科。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一直堅持「老中青結合,建設人才梯隊,團結一致共同奮鬥」的精神,這也是該學科在國內享有盛譽的主要因素之一。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的建立是楊彭基對我國科技事業的一個貢獻,實現了他生平「從事航空工程、振興中華」的宿願。
人才培養
楊彭基自1942年起從事教學工作已半個世紀。他在指導研究生時,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強調提高理論水平,強調為國民經濟服務。他一般要求完成論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結合實際任務,發現高難度問題,要求從理論上予以解決;第二階段,針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要求取得有國際水平的成果。研究生們用6個字概括導師的培育,即「管得嚴,放得開」。「管得嚴」是指要求研究生在業務上和思想品德上都要高標準;「放得開」是指在學術思想上廣開思路,百花齊放。因此,他培養的研究生的水平,在後續學習和實際工作中得到國內或國際認可。博士學位論文「空間三角網格上的C和G插值」受到世界著名計算數學家波姆(W.Bo,hm)教授的重視並為論文作者申請到「洪堡獎學金」。博士論文「多結點布爾和曲面交互飛機外形設計」受到諾丁漢大學生產工程系系主任卡萊特(Carlett)教授的讚賞,邀請論文作者去該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1年得到學位的二位博士生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同年被西北工業大學破格提升為教授。[1]
楊彭基對博士生在政治思想上要求同樣嚴格。每當他們出國前都要對他們講:「我對出國深造是很支持的,但是總希望學成後回國。學完後多呆一段時間,取得國外經驗和技術,我也贊成,但希望最終能回來為國家出力。」在他所培養的20名博士生中有6名曾先後出國,已有5名回國。
受到楊彭基教育的學生對他都有深厚的感情。一位1991年破格提升為教授的年輕博士生在他的論文的「致謝」中寫道:「整個論文工作的完成凝結着楊老師的心血。他那淵博的知識,嚴格的治學態度,以及言傳身教的學者風範將使作者受益終生。」交通大學航空系50年代初畢業生、學部委員顧誦芬,1992年4月撰文回憶老師教誨時仍然記得:「在大學裡最後一年楊先生教我們飛機設計,而且作了一個相當份量的設計作業,對我來說受益很大。印象最深的就是設計一定要有規範。我一接觸到飛機設計就關心規範的收集。在設計教練機時,我們收集到英國的AP—970、美國的CAM0、蘇聯1947年的強度規範,避免了出大漏洞。這就不得不使我感激楊先生的教誨。」 早在「文化大革命」前,楊彭基就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粉碎「四人幫」後,他再一次提出了入黨要求,終於在198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作出了一個知識分子慎重的選擇。他常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年份,是真正能做些工作的年份。由於方針政策正確,創造了一個安定團結的局面,實行了改革開放,否則我個人本事再大,也沒用處。」楊彭基已年過八旬,仍在教學、科研一線辛勤耕耘,因為學科還需要他發揮帶頭人的作用。
個人簡歷
- 1913年7月19日 生於上海市。
- 1931—1933年 清華大學畢業。
- 1933—1939年 在比利時學習,畢業於列日大學,獲飛機設計工程師學位。
- 1939年 任比利時勒納爾飛機製造廠實習工程師。
- 1940—1941年 任雲南壘允中央飛機製造廠工程師。
- 1942年 任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系副教授。
- 1943年 任成都滑翔機製造廠廠長。
- 1944—1956年 任交通大學航空系教授,華東航空學院教授兼飛機系副主任、飛機工藝教研室主任。
- 1956年—現在 任西安航空學院教授、飛機系副主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飛機系副主任、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研究中心主任、計算機集成製造研究所所長。
- 1981年 任航空工業部7760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與管理系統顧問。
- 1982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
- 1990年 任航空航天工業部《航空製造工程手冊》總編委會副主任。
- 1990年 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 1993年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授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證章。
- 1999年去逝。
主要論著
- 1 楊彭基.飛機動態安定性研究之發展與現狀.科學世界,1938,(4—5):123125
- 2 楊彭基.螺旋槳飛機與反應推進飛機性能之比較.科學世界,1938,(4—5):141—144
- 3 楊彭基.飛機和導彈製造.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63
- 4 楊彭基.飛機生產幾何準確度基礎.西安:西北工業大學教材,1964
- 5 楊彭基.熱膨脹對飛機裝配工藝之影響.航空學報,1965,1(1):49—57
- 6 楊彭基.光筆圖形顯示器在『一體化』中的應用.國外航空,1978,(10):33—48
- 7 楊彭基.展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航空與航天,1983,(1):8
- 8 楊彭基主編.交互式計算機圖像顯示學.北京:航空工業部教材編審室教材,1983
- 9 楊彭基主編.製造工程論文集.西安:西北工業大學科技資料,1983
- 10 楊彭基,米東.三維物體實時設計及視圖顯示.航空與航天,1983(2):1—7
- 11 楊彭基.計算機輔助飛行器設計與製造.航空學報(工程增刊),1985,(試1):4—11
- 12 楊彭基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製造與材料分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
- 13 Yang PengJi.Technical Opening Remarks.Proceedings of the Sino—German CAD/CAM Conference,1987,5—6.
- 14 楊彭基主編.計算機圖形顯示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9
- 15 楊彭基.軟件開發的幾個問題.航空與航天,1990,10(3—4):15—17
參考資料
- ↑ 西北工業大學紀念楊彭基教授誕辰100周年,西北工業大學, 2013-07-21,引用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