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忠烈公文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忠烈公文集

楊忠烈公文集

崇禎六年(1633年)夏,楊漣之子楊之易,到武進訪鄭鄤,鄭鄤遵其囑,幫助編定楊漣遺稿即《楊忠烈公文集》,鄭鄤並寫序(楊忠烈公文集·序)。

作品名稱《楊忠烈公文集》作 者楊漣創作年代明·崇禎、清朝補編作品出處楊漣的奏議、書牘、詩文章 節明代三卷、清朝十卷

作品內容

鄭鄤編《楊忠烈公文集》主要收錄楊忠烈公奏議、書牘、詩文各一卷,,總記幾萬字。 [1-2]

清·補編《楊忠烈公文集》主要收錄楊忠烈公奏疏二卷,參、揭、家書一卷,書簡二卷,啟一卷,雜文、序、記、傳、告祭文一卷,行狀、志銘一卷,文一卷,詩詞一卷。 [3]

作品目錄

卷一(奏疏):劾史繼偕疏(一)、劾史繼偕疏(二)、言邊事疏(一)、言邊事疏(二)、言邊事疏(三)、言邊事疏(四)、請立東宮疏申明禮制疏慎擇東宮近侍疏劾內官崔文升疏乞早清宮禁疏敬述移宮始末疏

卷二(奏疏):劾本兵黃嘉善八大罪疏、乞歸田裡疏(一)、乞歸田裡疏(二)、辭免太常恩命疏(一)、辭免太常恩命疏(二)、止內批屢降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疏

卷三(參、揭、家書):兵科抄參(一)、兵科抄參(二)、兵科抄參(三)、兩朝登極始末揭、請告在籍揭、起補禮科都給事中升太常寺少卿揭、被逮赴都揭、家書(一)、家書(二)、家書(三)、家書(四)、獄中血書獄中寄母書獄中寄子書

卷四(書簡):寄高貴大兄三首、與梅長公四首、寄羅山畢太守、寄孫漕院、賀龐清軍擢大理守、復申陽楊刺史、答閻鳳陽、與南直毛學台、與李懋明、寄翁完虛、與周寄侯、候吳安節老師、答同門、與游肩生道長、與房老師、與官太常、與李淮撫二首、答王軒籙太守、與王軒籙兵參、與鄒南樂師四首、答朱巡道、與楊按台、與某公祖、寄張山是、寄張涵月撫台二首、與鄭司理二首、寄李本寧太守、寄李本寧宗伯、、寄友、與周敬松、與延陵長、與錢秀峰公祖、與湖廣熊撫台、與薛撫台二首、與舒按台二首、與攝篆藩司、與分守周道尊、與李方伯、與糧儲楊道尊三首、東隨州相公、與李心白、與鄖襄道尊、東南學院蕭兀恆二首、與馮少墟、與蘇吏部、與開封范司理、與王昆璧、與曹真於、與同年某、與周太宰。 [4]

卷五《書簡》:寄夏父台、與成密宇宮坊、與李湘洲宗伯、寄張學海、與荊州太守、寄路吏部、與李夢白司農、與王豫州方伯、與董誼台、與蒲圻長、寄李侍御、寄方孩未、寄友人、寄周守道、與游侍御肩生、寄左浮邱二首、與蘇抑台、與劉咨伯、與劉念劬、答傅東濮、與鄭文水、答祝東阿、答雲南羅汝元巡撫、答甘肅李巡撫、答宣府王巡撫、、寄友、答岳撫院、與熊操江、答浮梁張令、答撫台周來玉、回馬總戎、答四川按院、答項工部、答劉侍御、答順天鄧巡撫、答新升大理同知王育德、答程啟寰道尊、答侯御史、答陝西李按台、答南兵部岳、答休寧侯大尹、答山西巡監李、答貴州巡按侯、答福建巡撫南居益二首、答朱總督、答邱御史二首、答廣西王御史二首、答陸御史、與祝秀水、答黃汝良老師、答陝西霍巡按二首、與蘇松察院、與河南程巡撫、與貴州巡撫、答四川朱撫台、答直隸劉巡按、與孫學院、與房老師、與王蔥岳二首、與張蓬、與李侍御、與王明珍州守、答張磐老、答劉道尊、答邱毛伯、答崇智宗侯、附失題諸書。

卷六(啟):答同鄉柯太守、答同鄉袁兵備、答關內楊大參、與李昌令、與承天某別駕、答金大行、賀王軒籙公祖、賀李方伯、答侯侍御、答王兵備、答王參議、謝邱餉院魏按院祝壽啟、回新春啟、答程啟寰道尊、祝沈太封翁。

卷七(雜文):贈別駕郭公禱雨序、邢太守台薦序、賀夏父台薦舉卓異序、賀夏明府薦舉卓異序、賀雪蒼艾父台考績序、贈吳封君天與暨配鐘太君六十雙壽序、賀劉母封太孺人序、賀太宜人傅母李太君袤序、贈國醫彭月塘先生序、司理鄭公十議序、兵巡朱公城守管窺序、修海虞學志序、艾候循政紀序、書安陸白兆寺募藏經序、修復高貴山靈境小引、應山新修儒學記、清如子傳。

卷八(行狀、志銘):黃州儒學司訓節孝先生心一陳公行狀、中憲大夫廣東韶州府知府酉室柯公形狀、贈文林郎常熟縣知縣劍山楊公及元配贈孺人劉母形狀、孝介先生湖山羅公墓志銘、處士程公率崖繼配朱孺人合葬墓志銘。

卷九(文):告常熟城隍文、祭趙我白老師文、祭徐京咸兵部文、祭大中丞文、祭周參議文、祭詹隱君文、祭王母馮太恭人文、祭奠程率崖文、挽劉玉磊文、禱岳武穆王文書獄神廟壁文

卷十(詩詞):神仙篇、被逮賦別崇智宗侯、宿漢口回龍寺為恆空上人作、寄老僧筇杖、失題五首、同友人登眺漫和老僧口號、山居陳元朴見訪限香韻、曾子山、贈諶心宇五十、楚闈中秋、贈彭淳吾雲水游、題畫、看山宿鐵佛寺、題柏子園青芸閣、秋日移居石龍寺用九龍碑詩韻紀勝二首、偶坐申陽青蓮庵、挽彭烈婦二首、龍思霖游龍興寺懷詩見訪用韻答之、送醫士彭月潭還吳、贈水心老僧、喜友人至寺見訪、答魏兌岳贈畫鷹、贈彭月潭八十舉子、挽水心和尚、題四賢祠、丁酉中秋對讀所感賦、積雨小霽同劉生伯王思延出遊賢隱寺、送游叔燦入北雍二首、游北固望金焦紀事十首、送程存質南歸二首、送劉宗乙赴試武昌二首、游靈崖望太湖過西施洞二首、贈融和尚、和友人七夕韻、游雙泉寺次彭熙陽先生韻二首、和家兄韻寄王陽奇、題箋上蓮花。 [4]

補遺:崇禎誥命、崇禎諭祭文、與秦貞予刺史書、賑災紀事文、文質彬彬、今夫人、大匠誨人、君子以人治人、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君子依乎中庸、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至是尚友也、君子矜而不爭、楊忠烈公年譜。 [5]

作者簡介

[6] 楊漣(1572-1625),字文孺,號大洪,明代湖廣應山(今屬湖北廣水)人,明代著名諫官。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進士。初任常熟知縣,因考選清官第一,入朝任給事中。神宗病危,力主太子進宮服侍皇帝。光宗即位,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召見大臣,他不屬大臣,亦在召見之列,臨危顧命。光宗死,李選侍居乾清宮挾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說服朝臣,挺身而出,闖進乾清宮,擁太子即位,並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給事中。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彈動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誣陷,慘死獄中。後平反昭雪,諡號「忠烈」。 [7-8][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