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政(南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政(1098年—1157年),字直夫,原州臨涇(今甘肅鎮原)人。南宋名將。楊政於北宋末年從軍,後成為吳玠部屬,參與和尚原、饒風關、仙人關三次大戰,在抗金戰爭中屢立功勳,累官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知熙州、川陝宣撫使司都統制。

  • 紹興十年(1140年),改知興元府。金軍毀約入侵,楊政率軍於鳳翔府及寶雞多次擊敗金軍。因功建節,領武當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虞候。「紹興和議」簽訂後,楊政仍任川陝宣撫使司都統制,置都統制司於興元府。又兼知興元府、利州路安撫使,鎮守川陝邊境中部,成為南宋川陝防線三帥府之一。
  • 紹興十四年(1144年),改兼利州東路安撫使,也置司興元府。
  • 紹興十八年(1148年),所部改稱興元府御前諸軍,楊政任都統制
  •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官太尉。
  • 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楊政逝世,年六十。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襄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楊政                 出生時間         1098年
                別 稱         楊襄毅                 去世時間         1157年
                字 號         字直夫                 出生地         原州臨涇
                所處時代         宋朝                 官 職         興元府御前諸軍都統制、太尉
                民族族群         漢族                 追 贈         開府儀同三司
                諡 號         襄毅                 主要成就         抗擊金軍,南宋川陝防線三帥府之一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楊政於北宋末年從軍,南宋初成為吳玠部屬。紹興元年(1131年)五月,金軍攻箭笞關,吳玠派楊政擊敗金軍,以功升右武大夫,成為中級武官。和尚原之戰中楊政再次建功,雖家屬仍在金占領區,仍然受到吳玠的信任,成為吳玠的愛將。[1]

  • 紹興二年(1132年)初,任知方山原(今陝西隴縣西南),擊敗來犯的金軍,升兼鳳州(今鳳縣東北)知州。[1]
  • 紹興三年(1133年),先後參與饒風關、仙人關戰役,以功升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慶陽(今屬甘肅)知府、同統制關外軍馬、兼節製成、鳳、興州(今略陽)。 [1]
  • 紹興五年(1135年)春,金軍渡淮南犯,吳玠為配合南宋東南抗金戰爭,派楊政、吳璘出兵北上,攻占秦州,又擊敗金援軍,升任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兼環慶、利州路安撫使。[1]
  • 紹興八年(1138年)末,宋金第一次和議。次年,金以陝西地歸宋,楊政才得以迎取家屬。同年六月,吳玠死後,楊政改任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熙州(今臨洮)知州、川陝宣撫使司都統制,地位漸與吳璘相近。 [1]
  • 紹興十年(1140年)三月,楊政改任興元知府。同年五月,金軍破壞和約渡黃河西上,占領陝西大片地區,楊政率軍於鳳翔府城南寨及寶雞擊敗金軍;又與吳璘聯合抗擊金軍於鳳翔府地區,「鳳翔之捷,(楊)政奮不顧身,功效顯著」,因而建節,領武當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虞候。[1]
  • 紹興十一年(1141年)末,宋金「紹興和議」後,楊政仍任川陝宣撫使司都統制,都統制司置於興元府,楊政又兼興元知府、利州路安撫使,鎮守川陝邊境中部。 [1]
  • 紹興十四年(1144年)九月,利州路分為東、西兩路,楊政改兼利州東路安撫使,也置司興元府。[1]
  • 紹興十八年(1148年)五月,撤銷四川宣撫使司,楊政所部改稱「興元府御前諸軍」,楊政任都統制。 [1]
  •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楊政因已建節十年,以守邊安靜,武階官進為最高的太尉。[1]
  • 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楊政逝世,享年六十歲。後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襄毅」。[1]

人物評價

  • 脫脫郭浩、楊政克左右,玠、璘兄弟保全川蜀。數君子皆人所屬倚以成功者,奈何撓於和議,頻失事機,人心沮喪,不得如吉甫、方叔,受祉振旅以成中興之業,惜哉![2] (《宋史》)
  • 李震:再次,陝西方面作戰,由於胡世將對諸軍撫御有力,指揮適切,及吳璘等諸將之勇敢善戰,故頗能予金人以打擊,逼使金人困頓於永興鳳翔之間,而一籌莫展。尤其世將一面保據蜀口,一面使郭浩等諸將在敵後展開攻勢,此種戰略指導,更足稱道。總而言之,建炎以來,宋軍之真能戰勝攻取,而予金人以真正打擊者,前有吳玠,後則世將及吳璘諸將也。 [3]

史書記載

  • 《宋史·卷三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六》[1] 
  • 《宋史·卷三百六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參考資料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七卷·中古時代·五代遼宋夏金時期(下冊)》第五十一章
  2. .國學導航.2015-08-14
  3. 台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第5冊):中信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