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星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平簡介

楊星火,女,1925年9月20日出生於威遠縣嚴陵鎮西街一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戰時期,還在威遠簡易鄉村師範學校讀書的她就酷愛文學,喜歡威遠民歌,尤其是兒歌,並在縣的大型文藝活動中獨唱獨舞《熱血頌》,以激發人們的抗日熱情。她在東北中山中學讀高中時,成績優異,畢業後考取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1949年南京解放,她剛大學畢業即考入二野軍政大學。在軍大結業後,被分配到「二野文工團」工作,從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文藝戰士。1951年,她隨劉鄧大軍第18軍進軍西藏,開始了長達20餘年的西藏邊防工作。此外,她曾到老山前線、西沙群島等邊防體驗生活。星火先生於2000年10月23日因突發腦溢血在成都逝世。

藝術作品及成就

1953年,她作詞的歌曲《叫我們怎麼不歌唱》獲西南軍區創作一等獎。這支歌唱遍全國,至今仍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被收入《中國百唱不厭歌曲集》。 1957年,她在《人民文學》刊物上發表了敘事長詩《波夢達娃》,並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配樂朗誦。 1959年,她出版了詩集《雪松》;1973年,她又出版了詩集《拉薩的山峰》。 此外,她還出版了小說散文集《雪山紅杜鵑》。她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巴山兒女》,被拍成彩色寬銀幕故事片在全國上映。她的長篇紀實文學《雪山春秋》第四卷《查果拉的故事》,已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這是她長篇(10卷)系列卷中的一卷。另外,她還出版了長詩《波拉團長》、敘事長詩《月亮姑娘》、撫琴詩叢《送你一串紅》等。楊星火堪稱部隊多產的女詩人、女作家,她是全國作家協會會員。1992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對文化藝術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

精彩的一生

楊星火,原名國華。女。詩人。1925年9月20日出生於四川威遠縣嚴陵鎮西街一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時代,她勤奮好學,文理兼優,全面發展,立志成為祖國有用之才。 194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第二野戰軍、西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團員,西藏軍區政治部創作員、《高原戰士報》編輯,成都軍區政治部創作員。著有詩集《雪松》、《拉薩的山峰》,小說散文集《雪山紅杜鵑》等。   抗戰時期,還在威遠簡易鄉村師範學校讀書的她就酷愛文學,喜歡威遠民歌,尤其是兒歌,並在縣的大型文藝活動中獨唱獨舞《熱血頌》,以激發人們的抗日熱情。她還用諷刺小品鞭笞不法商人。   她在東北中山中學讀高中時,成績優異,畢業後考取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1949年南京解放,她剛大學畢業即考入二野軍政大學。在軍大結業後,被分配到"二野文工團"工作,從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文藝戰士。   1951年,她隨劉鄧大軍第18軍進軍西藏,開始了長達20餘年的西藏邊防工作。此外,她曾到老山前線、西沙群島等邊防體驗生活。   1953年,她作詞的歌曲《叫我們怎麼不歌唱》獲西南軍區創作一等獎。這支歌唱遍全國,至今仍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被收入《中國百唱不厭歌曲集》。   1957年,她在《人民文學》刊物上發表了敘事長詩《波夢達娃》,並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配樂朗誦。   1959年,她出版了詩集《雪松》;1973年,她又出版了詩集《拉薩的山峰》。   此外,她還出版了小說散文集《雪山紅杜鵑》。她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巴山兒女》,被拍成彩色寬銀幕故事片在全國上映。   她的長篇紀實文學《雪山春秋》第四卷《查果拉的故事》,已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這是她長篇(10卷)系列卷中的一卷。另外,她還出版了長詩《波拉團長》、敘事長詩《月亮姑娘》、撫琴詩叢《送你一串紅》等。楊星火堪稱部隊多產的女詩人、女作家,她是全國作家協會會員。   她隨軍到西藏採訪時,收養了一名年僅3歲的藏族遺孤阿旺次仁。阿旺次仁的生母臨終時曾囑咐:"我死後,希望把孩子交給共產黨解放軍帶回內地去撫養,待孩子長大後再回西藏參加建設。"   楊星火把阿旺次仁帶回成都老家。夫妻倆為孩子起了個漢族名字--唐雪兵,希望他長大後回雪山當哨兵。雪兵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的全部費用,全由楊星火夫婦承擔。   1982年7月,唐雪兵在成都高中畢業了。楊星火把雪兵叫到跟前,親切地說:"孩子,現在你已經高中畢業了,可是你的老家在西藏,你的事業也在西藏,因此,你應該回西藏去報考大學。這也是你生母的遺願。"   不久,雪兵在母親的陪同下,飛回了西藏。到藏後,楊星火把雪兵帶到當地政府落實了戶口,並恢復了他的藏名阿旺次仁,然後送他到拉薩中學辦理了復讀手續。   臨別時,楊星火捧着孩子的臉說:"雪兵,媽走後你要好好讀書,明年一定要考取西藏大學!"   雪兵不負媽媽的期望,1983年8月,他考取了西藏大學政治系;1987年7月,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西藏邊遠的一所中學任教?994年被調到拉薩進出口商檢局人事處工作;1996年底,又被下派到樟木口岸商檢局任辦公室主任。看到這一切,楊星火心中特別歡快!   《四川日報》、《解放軍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曾先後報道過楊星火深入生活、勤奮創作以及撫育孤兒成長的感人事跡。   楊星火為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對母校的感激和對校友的關懷之情,在威遠中學設立了"森雲獎學金",幫助那些品學兼優而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高中學業並繼續深造。   楊星火因長期的邊防生活而患上了多種疾病,但她仍堅持文學創作。國務院授予楊星火"對中國文化藝術做出突出貢獻的作家"稱號,同時給她"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楊星火離而不休,仍勤奮讀書,積極創作,出版了《西陲的星》等詩文集。她決心將自己的晚年獻給祖國的兩個文明建設。生命不息,筆耕不止!   七旬有餘的楊星火,常被省內外大中學校邀請去作報告。為此,她給自己立下了"三條老規矩":一不要單位派車,二不要單位給食宿,三不收取財物禮品,表現出了一位老共產黨員高風亮節的優秀品質。   1995年9月1日,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電視晚會"上,楊星火和阿旺次仁參加了專題片《一個藏族孤兒和她的漢族母親》的拍攝。當主持人談到楊星火的女兒被車壓死和收養阿旺的事跡時,她十分激動!她說:"我的小女兒死了,這是一種犧牲。但這犧牲不只是我一人的犧牲,而是我們整個老西藏一代人的犧牲!我們這代老西藏就是這樣: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全場掌聲雷動!   2000年10月23日,楊星火與世長辭。[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