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本勝說於長安見小男阿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本勝說於長安見小男阿袞》

作品名稱: 《楊本勝說於長安見小男阿袞》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楊本勝說於長安見小男阿袞》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1]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於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來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此外李商隱將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極致,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李商隱詩歌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言律絕。他是繼杜甫之後,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2]

詩詞正文

作品注釋

①楊本勝:名籌,字本勝,楊漢公之子。作者《樊南乙集序》:"(大中七年)十月,弘農楊本勝始來軍中,懇索所有四六。"阿袞:商隱之子袞師,生於會昌六年,作此詩時(大中七年)已八歲。商隱大中五年赴梓州幕,哀師即寄養於長安。

②日下:指長安。舊時以日喻帝王,故以帝王所在之首都為日下。

③數:屢次,頻繁。

④龍種:指袞師。商隱與唐皇室同宗,故云。

⑤《晉書·陸雲傳》:"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定是鳳雛。"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3]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4] 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5]

視頻

最美唐詩:唐之韻(李商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