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樹直角葉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樹直角葉蜂 學名: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 Fabr 類屬:膜翅目 葉蜂科

形態特徵

成蟲:雄蟲體長5~6mm,翅展10~12mm,雌蟲體長7~8mm,翅展12~14mm。體黑色,具金屬光澤,被稀疏的白色短絨毛。觸角9節,黑褐色,被較密的黑色短絨毛,第一、二節的總長約為第三節的1/4,3~8節端部橫向加寬似一直角,基部一側向內收縮。中胸背板有一褐色斑。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脈淡褐色。前足基節基部,前、中足跗節端部,後足脛節端部、跗節均為褐色,其餘為黃色。

卵:橢圓形,長1.3~1.5mm,寬0.3~0.4mm,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蟲:初孵幼蟲乳白色,漸變為鮮綠色,頭部黑色,頭頂綠色,胸足黃綠色,各足基部具兩個褐色斑點,胸、腹背和兩側面着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圓點。第七、八腹節稍向上隆起,末節向下彎曲,呈「S」形。幼蟲共5個齡期,五齡幼蟲體長11~13mm,頭寬1.2~1.3mm。

蛹:初為綠色,後漸變為褐色,長7.0mm,寬2.5mm,口器、足、觸角、翅均為乳白色。繭:橢圓形,雌繭長7~8mm,寬3mm;雄繭長5~6mm,寬2mm,初為黃褐色,後期為茶褐色。[1]

發生規律

楊直角葉蜂在南陽地區一年發生7~8代。每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成蟲羽化,第一代成蟲5月中旬羽化,6月份發生二、三代成蟲,7月份發生四、五代成蟲,8月上旬發生第六代成蟲,9月中旬發生第七代成蟲。成蟲羽化後第二天即產卵。10月中、下旬老熟幼蟲下樹入土,在表土層結褐色絲繭越冬。

成蟲多在午後羽化出土,羽化率為90%,雌雄性比1:3。成蟲爬行上樹,飛到枝葉上,受驚動落地後,多數腹面朝上,並發出「吱吱」聲。每頭雌蟲平均產卵27粒,最多42粒,卵產於葉背面主脈兩側皮層下,每處1~2粒。卵經3~5天後孵化出幼蟲,孵化率平均達90%。第3~5代有孤雌生殖現象。1~2齡幼蟲群集取食,被害部呈針尖狀小圓孔,二齡以後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常將大片葉肉吃光,僅殘留葉脈,呈不規則的孔洞,孔洞邊有白色蠟絲。幼蟲受驚時向葉背面轉移,腹部不斷左右擺動。老熟幼蟲沿枝幹爬行到地表化蛹。[2]

分布與危害

楊直角葉蜂,別名楊扁角葉蜂。楊直角葉蜂是楊樹的主要食葉害蟲之一。

防治方法

1、營造混交林:根據觀察,楊直角葉蜂主要危害黑楊派各品種楊樹,而對毛白楊很少危害,對刺槐一般不危害,可進行楊、槐混交。

2、化學防治:鬱閉度大於0.6的林分,發生量大時,於幼蟲盛發期用敵馬煙劑熏殺,每hm2用藥7.5Kg。在稀疏林分和幼齡林,可向樹冠噴灑國光依它(40%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國光樂克(5.7%甲維鹽) 3000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