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長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畫家

楊長喜,字悅之,號一山居士、別署臥雲齋主、逍遙翁[1]。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傳媒大學文法部藝術創作院教授,天津師範大學客座教授[2],中國傳媒大學鄧福星、郭石夫寫意花鳥博士課程班執行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楊長喜工作室導師[3]

快速導航  : 詞條圖冊

中 文 名 : 楊長喜

職 業 : 畫家教授

國 籍 : 中國

別 名 :字悅之,號一山居士、別署臥雲齋主、逍遙翁

目錄 1個人榮譽 : 2參展記錄 : 3藝術評論 : 4作品欣賞 : 5詞條圖冊

個人榮譽

在《美術》、《美術觀察》、《中國藝術教育》、《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報刊發表;

多幅作品被中國美協、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及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收藏;

2008年創辦學術性期刊《筆墨》;

出版有《楊長喜畫集》、《楊長喜山水畫集》、《楊長喜花鳥畫集》、《山水畫基礎教程》等個人畫集和專著;

其傳記和作品被收錄《中國專業大辭典》、《世界名人藝術大典》、《世界人物辭海》、《世界華人文學藝術名人錄》、《中國翰墨名家作品博覽》等20餘部典籍。

參展記錄

1981年

創作年畫《搶在雷雨前》入選中國美協和中國農牧、漁業部舉辦的全國農墾系統美術作品展,於中國美術館展出;

1982年

創作國畫人物《墾區新花》於《中國農墾》雜誌發表;

1983年

創作國畫人物《鹽工》

1997年

任東營市職工文化活動中心主任,之後組織大量職工文體活動;

1998年

策劃組織「華泰杯」山東省山水、花鳥畫邀請展;

1999年

兩幅中國山水畫在《美術觀察》發表,花鳥作品《紫藤》收錄《東營年鑑》;

2000年

國畫作品《大山的呼喚》被收錄在《今日中國美術》資料卷;

2001年

策劃組織「情系黃河」全國書畫系列活動,並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進行藝術交流;

在文化部第八屆岩彩培訓班學習岩彩畫;

2002年

國畫《根》入選中國美協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

國畫作品《傲立天東》入選中國文學藝術界《永結同心》主題藝術展;

國畫《古寨秋韻》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一十周年華夏筆都百位知名畫家特邀作品展」;

2004年

國畫《太行足跡》、《山魂》在藝術類核心期刊《美術教育》發表;

國畫《牧歸圖》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2004年「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5年

擔任東營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楊長喜畫集》;

國畫《家在太行南坪山》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2005年「太湖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6年

國畫作品《歲月無聲》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06年中國畫作品展;

參與組織「丹青墨韻黃河口」全國詩書畫大展,並擔任評委;

組織東營市美協三屆會員展•暨「五老」作品展,並出版《東營市美術精品集》;

國畫作品《太行足跡》獲中國美協舉辦的「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優秀作品獎;

進入中國國家畫院程大利首屆山水畫高研班深造;

《雲深雨亦晴》收錄《中國國家畫院2006年教學文獻》;

2007年

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楊長喜作品集》;

進入中國國家畫院曾來德書法高研班深造;

2008年

策劃組織「桃李緣•濕地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並出版作品集;

至2010年進入國家畫院程大利山水畫課題班深造;

創辦學術期刊《筆墨》。

藝術評論

墨海中立定精神——楊長喜先生畫之世界

楊長喜先生,東營人也!齊魯大地,孔孟文明之處;黃河入海口,豪傑壯士之地。土地蒼茫遼闊,鑄就了像楊先生這般不屈不撓、至情至性、溫良豪爽的性格。熟悉楊長喜先生的人都對他的為人處事讚許有加。在工作和治學上,他都儘可能做到盡心盡責、問心無愧;對人,無論是何種身份都做到溫、良、恭、謙、讓。這讓認識楊先生的人都非常尊敬、信賴他。

曲折的藝術之路沒有磨滅楊長喜先生童年爛漫幻想的藝術夢。即使青年工作在鹽場、學校、機關,楊先生依舊珍惜每一寸光陰,擠出時間用來畫畫、練字。他「貪婪」汲取生活中的養料,並且樂在其中。「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俄車爾尼雪夫斯基)從那個時期創作的一批人物畫作品看來,作品裡濃郁的生活氣息、人文關懷包含着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其才華也初見端倪。看來,真摯的情感是藝術作品的靈魂,藝術家自己的生命體驗也為作品注入了生機。

2006年是楊長喜先生的一次人生轉折。盡完孝道的他不再滿足現狀、成就,只身前往京城繼續他的藝術夢。輾轉曾來德先生、程大利先生、張立辰先生等多位名師門下潛心學習。曾來德先生的書法用筆、「圍追堵截」的空間意識;程大利先生的筆墨認識論、內在修養說;張立辰先生的「筆墨結構說」和「墨白韜略」都為先生拓寬了眼界、開闊了心胸、紮實了筆墨。但是先生並不醉心於此。「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參禪悟道。不僅對歷代名家的畫作悉心研究、「傳移模寫」,還常常走進自然,在自然天地中去驗證古人、師者所說,感受「造化鍾神秀」的奇妙。

境由心造,畫如其人。觀楊長喜先生近年來的畫作,有種充盈天地的浩然正氣。他筆下的山水畫更是飽含着濃郁的民族情懷,亦如先生的為人,有着強烈的責任感與擔當意識。畫面開合,大氣而不做作。這讓我想到了學畫要先立品。古人云:「人品不正,畫而無法」。因為中國畫是抒情寫意的,在落筆之時便傾注了畫家氣質、修養、學識、閱歷、情感等等。所以對於畫家而言,更強調後天的綜合修養,強調精神內在的美。所謂:「文質彬彬,乃為君子。」轉而外化,便成為一個人的風采。

不論是山水畫還是花鳥畫,楊長喜先生的畫作都在追求筆筆寫來、書法用筆。看似隨意灑脫的線條卻不簡單。山水畫作中,先生喜歡多用干筆、中鋒寫出來。尊重傳統的同時更在意規律的把握。平日上課里,先生也常告誡我們「學畫不要單學某家某派,也不要畫的和老師一樣,而是應該學規律」。對於傳統的把握上,李可染先生曾說「一個藝術家,只有在極強的藝術規律後,千錘百鍊,方能達到藝術上的大自由」。楊先生也是這麼做的。他的作品裡幾乎沒有形式技法的修飾,扎紮實實的筆墨功夫令我欽佩!大巧趨於拙,難得一份藝術的真誠,難得一份藝術的質樸啊!

黃賓虹曾說,「作畫如下棋,要善於作活眼,活眼越多,棋即取勝」。楊長喜先生在作畫之時也特別注意留白。有別於千筆萬筆的山水畫,他的花鳥畫喜歡在有限的紙張里表現一種無限的張力,一種似陰陽更迭的秩序感。而這便需要「作活眼」。記得第一次的寫生課,楊先生就要求我們要有構圖意識,不管是開合關係還是節奏、疏密的把握,最終還是落腳到空間上。這所留之白並非素紙的白,正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留白之處正是天地往來之氣的通道。對於布白,先生一則追求畫面的節奏秩序和諧,二則在乎自然之「道」也。先生眼中的構圖美感有別於西畫的平鋪直敘、無盡空間,而是呈現一種中國式的陰陽之美,「道」的美。正如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所說,「我們嚮往無窮的心,需能有所安頓,歸返自我,成一迴旋的節奏……我們的宇宙是時間率領着空間,因而成就了節奏化、音樂化了的『時空合一體』,這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種天地之美、「道」的玄妙也正吸引着楊長喜先生用筆墨傾注一生。「人類這種最高的精神活動,藝術境界與哲理境界,是誕生於一個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自我。這充沛的自我,真力彌滿,萬象在旁,掉臂遊行,超脫自在,需要空間,供他活動」。(宗白華《美學散步》)相信楊長喜先生在上下求索的康莊大道上也能超脫自在,隨心所欲,祝願先生越走越好!

作品欣賞

5詞條圖冊 楊長喜作品楊長喜作品 參考資料: 1. 藝術家藝評雲圖 藝評網 [引用日期2016-10-18] 詞條標籤: 人物 藝術家 畫家 文化人物

視頻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研修班楊長喜山水畫工作室師生迎春聯歡會

楊長喜山水畫工作室師生迎春聯歡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