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杵臼之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杵臼之交(拼音:chǔ jiù zhī jiāo)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吳祐傳》。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不計貧賤的友誼,常用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1]

[]

成語辨析

杵臼之交—貧賤之交 「杵臼之交」與「貧賤之交」意義相近,兩者含義皆有形容不計貧賤的友誼;區別在於「杵臼之交」側重於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而「貧賤之交」則是側重於形容貧困時所結交的朋友。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吳祐傳》:「時公孫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杵臼之交」。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有一位讀書人公孫穆,字文義,膠東人,家境貧寒,為人好學,住在山中苦讀。他自幼就鑽研《韓詩》《春秋左氏傳》等,學問精深,但他不願出什,在東萊山一帶過着隱居生活,潛心求學。他讀書讀到一定階段,很想再求深造,進一步去游太學。 不過,想進太學讀書,需要許多錢,公孫穆家裡很窮,拿不出這筆巨大費用,正在焦急,忽然聽有人說:有一個富戶吳祐,正想招雇一大批春米工人。公孫穆一想,不如去做工贊點錢,將來再進太學也不遲。他便裝成工人模樣,前往應徵,掙點工錢來作遊學的路費。 這家主人叫吳祐,二十歲父親去世,家境也是困難的,還給人家放過豬。後來舉孝廉,當過長史、齊相、河間相,是個有學問、有正義感的官員。一天,吳祐巡視春米的工地,見到這個工人,不像是做工的樣子,舉止斯文,問起原因,才知原來是一個飽學之士,和他相談起來,更是覺得公孫穆學問淵博,見解高妙,又驚又喜,兩人就在春米房裡、杵臼之間交上了朋友。吳祐對公孫穆這種苦學精神,十分佩服,便慷慨地資助他人太學深造。

成語寓意

在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觀念約束下,一個達官貴人能夠與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交朋友,實在是難能可貴、世所罕見,所以被人們頌為佳話,廣為流傳。成語告訴人們,交朋友不應以貧富貴賤為標準,而更應看重一個人的才識和品行。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杵臼之交」指不計貧賤的友誼,常用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運用示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文登周生,與成生少共筆硯,遂定為杵臼之交。」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六卷:「追憶乾隆丙辰薦鴻博入都,在趙橫山閣學處見美少年張君名顧鑒者,彼此訂杵臼之交。」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然丐已小富,不復托沿門之缽矣。每顧破壁而嘆日:『饋貧之糧,杵臼之交,於今不可復睹。』」

參考文獻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651557296575078&wfr=spider&for=pc 國學常用典故:杵臼之交 名顧鑒者與侯門似海的故事 ]國香敏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