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平信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平信康

圖片來自blogspot

松平信康(1559年4月13日-1579年10月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父親是松平元康德川家康)。母親是關口氏廣的女兒築山殿今川義元的外甥女)。妻子是織田信長長女德姬,生有登久姫(小笠原秀政正室)與熊姬本多忠政室)。因為擔任松平宗家的居城岡崎城的城主,因此與祖父松平廣忠同被稱為岡崎三郎。別稱次郎三郎[1]

不少史書記載為德川信康,理由是進入江戶時代後,江戶幕府許可將軍家和御三家都以「德川」為姓,以後表記再被統一,而信康則以德川家康的嫡長男身份而稱「德川信康」。

生平

永祿2年(1559年)3月6日於駿府城出生,家中嫡長子。作為今川氏的人質,幼年在駿府度過,不過在桶狹間之戰後,德川軍以俘虜鵜殿氏長和鵜殿氏次交換,竹千代前往岡崎城居住。

永祿5年(1562年),家康和織田信長清洲同盟成立。在永祿10年(1567年)5月與信長的女兒五德姬結婚,兩人都是9歲並以夫婦的形式在岡崎城生活。同年6月家康把居城移往濱松城,把岡崎城讓給竹千代。在7月元服時,從信長接受偏諱「信」字並改名為信康元龜元年(1570年)正式成為岡崎城主。

信康自小就勇猛果敢,初陣在天正元年(1573年)完成。

在天正3年(1575年)的長篠之戰中以大將身份參戰,之後在與武田氏的戰鬥中獲得軍功,在戰鬥中受到注目。特別在天正5年(1577年)8月的遠江橫須賀之戰中的退卻戰中擔任殿軍,令武田軍不能越過大井川

天正7年(1579年)8月3日,家康到訪岡崎城,翌日信康離開岡崎城並被移至大濱城。之後信康被移至遠江的堀江城、二俁城,在9月15日被家康命令切腹。享年21歲。

信康切腹的事件在《三河物語》中有詳細的記述。根據此書記載,信長的女兒五德姬和跟今川氏有關係的築山殿不和,與信康的關係都相當差,天正7年(1579年),五德向父親信長寫了12項事情的信書,並拜託德川家重臣酒井忠次作為使者送信給信長。信中包括了自己與信康不和及築山殿與武田勝賴內通的事情。現今對於信長的反應有兩種說法,一是信長質問忠次,忠次完全沒有庇護信康並確認書信所寫的是事實,而信長要求家康讓信康切腹;二是信長僅僅知曉此事而不過問。

在德川家中反對把信康賜死的人有很多,甚至有家臣主張與信長斷交。信康的傅役平岩親吉想負上責任,要求把自己的首級送給信長。但是家康判斷形勢後,認為這些小手段不能平息信長的怒火,於是決定處決信康。8月29日,首先是築山殿被護送前往二俁城(守將是大久保忠世)途中,在佐鳴湖畔被德川家家臣岡本時仲和野中重政殺死。之後的9月15日,事件發生以來一直被幽禁在二俁城的信康被命令切腹。介錯渋川四郎右衛門,然而渋川為這件事出奔,之後改由服部正成介錯,天方道綱為檢死役,但是正成悲痛萬分,無法下手,最後由天方道綱介錯。享年21歲。

關於這次切腹事件的原由有諸多說法,包括父子不和、家中派系鬥爭、與家臣團對立等。

墓所、祭祀

信康死後,家康建立的信康廟所清瀧寺 (濱松市),現今在該寺域中有信康的廟。在祭祀首塚的若宮八幡宮 (岡崎市)中,信康是祭神,而與信康有深厚關係的人亦建立了數個寺院。

信康切腹之謎

出自《三河物語》有一說法為:信長見信康儀表不凡,唯恐自家地位不保,故意捏造信函逼迫家康除掉嫡長子。但此說漸不被採信,因為在另一本史書《松平記》中則是提及:「讓其(信康)自殺之事,在天正七年八月朔日向信長報告了。若信長也因此而震怒的話,則任由他的意思來決定了。」這就是完全相反的記載了,將織田信長由主導者,改為被通知者的角色。

此外所謂家中權力爭奪說,則是《三河物語》強調了酒井忠次在信康之死的責任問題,歸咎給酒井忠次未有效替信康辯護或加罪於信康,但在流傳下來的《信光明寺文書》則收錄了家康寫與織田信長側近堀秀政的書信中表明:「此次派左衛門督(忠次)(向信長)報告之事,得到信長的懇切回應,實不勝感謝,而有關三郎不自重之事,已在去(八月)四日把他趕出岡崎城了。」

可見在信康之死一事中,真正起作用的主導者還是德川家康本人。至於何以德川家的父子相爭會演變至不死不休的局面,則有兩個不同說法,其一為武田內應說,此乃延續過去織田信長主導論的理由,雖然當時德川家中確有零星與武田家內通情事,但就信康本人來說並無實據。

另外就是比較陰謀論的家康追放說,由於德川家長期支援織田家的戰事,對三河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因此以石川數正為首的三河派的重臣打算擁立信康繼任,才招致德川家康反撲。此說亦無實證,只是從事後三河重臣大量變動進行推測。整體而言,信康之死的起因仍是未知數。

影片

徳川家康に殺された?未だに謎とされる松平信康の切腹の真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