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寨英完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寨英完小座落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東麓寨英鎮街上,系寨英鎮中心完小。

辦學歷史

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寨英完小位於素有「生態王國」之稱的梵淨山東麓,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城的西南部,距縣城約58公里的國家滾龍藝術之鄉、素有梵淨山下「小南京」之稱的——寨英古鎮。該校創辦於民國27年(1938年),這一年,吳俊山奉松桃縣政府之命,前往寨英開辦新學,選校址於寨英古城內的一座古祠堂,從而取代了徐元成在此開辦多年的只教《四書》、《五經》等的私塾,吳俊山即為第一任校長。當時全縣只有三個地方辦新學,即:烏羅、寨英、孟溪。最初只開設三個複式教學班,兩年後辦成一所完全小學,成為寨英鄉的中心學校,開設普通話、算術、歌唱、圖畫等課程。從辦新學至解放止,吳方普、楊再伊先後在寨英完小任過校長。

解放後,學校規模有所擴大,教師和學生人數明顯增加,文革前班額人數均在40人以上,教師人數最多時達14人。解放初至1972年7月,一直開設一至六年,班級個數在8至10個不等。寨英完小從創建至1975年,一直在寨英古鎮內的一座古祠堂里進行教學。1975年9月,由於各個生產大隊興辦完小,寨英完小更名為勝利大隊完小。1976年9月勝利完小遷至寨英菜園一所干打壘教學平房裡,(即現在的寨英鎮派出所、土管所、林業站辦公大樓基地之中。)當時,由於受地方經濟的限制,辦學條件十分落後,只開設一至五年級共5個班,七、八間簡陋的木質教室,成了師生們工作、學習的理想場所。雖然環境十分艱苦,但老師們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學生們求知如渴的欲望一點不減。幾年間,教職工由7人逐年遞增到12人,學生也由近200人逐年遞增到近300人。

辦學條件

1987年9月,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當地老百姓、學校師生的積極配合以及各界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下,協手共建,一幢一樓一底8間教室的嶄新的教學大樓巍然聳立在寨英古鎮河對面(現在的寨英中學校園中),學校再次更名為寨英完小,其間有着十四年的光輝歷史。在這十幾年中,教師由12人逐年增加到22人,所開設班級由5個逐年遞增到8個,學生由近300人逐年遞增到近600人。1992年撤區並鄉後,寨英完小也因此更名為寨英鎮完小,為了提高辦學的質量,上級政府並對學校各方面加大了投入,基本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1998年,國家對西部地區實施義教工程項目學校,於是,寨英完小於1999年9月再次搬遷至寨英新街側面。同時,學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我鎮的實情,在集中優勢辦學的情況下,學校的教育覆蓋面已由原來的1村和1居委會輻射到了4村1居委會,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完善,占地面積約為120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綜合樓、教師宿舍樓為一體的辦公設施。有專用圖書室、閱覽室、儀器室、實驗室、微機室、遠程室、資料陳列室、工會活動室及少先隊活動室等專用教室。學校環境優美,初具花園式校園規模。現有學生507人,開設12各教學班。學校師資水平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42人,專任教師41人,專任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1]16人,一級教師[2]20人,二級教師2人;具有本科學歷8人,專科學歷23人,中專、中師10人,學歷達標率100﹪,教師平均年齡為36.5歲。學校現有鎮級教學能手8人。

師資隊伍

近年來,學校始終把培訓教師,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教育教學研究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營造了學習型學校、學習型教師的濃厚氛圍,構建了思想覺悟高,業務水平過硬的師資隊伍,教師論文發表及獲獎:國家級3篇,省級5篇,地級22篇,縣級36篇;教師中,接受國家級培訓2人次,省級培訓23人次,地級培訓54人次,縣級培訓160人次。教師外出培訓的積極性很高,學習有熱情,理念有更新,教法有改進,教育教學成績十分突出,並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1984年至2009年,學校先後被授予「文明單位」、「管理先進單位」、「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平安創建示範性學校」「辦學條件合格學校」等榮譽稱號。2005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兩基」攻堅的安排部署》,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兩基」攻堅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通過全校教職工的苦幹實幹,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全面完成了「兩基」攻堅任務,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特別是2009年11月,在貴州省「兩基」複查暨「普實」工作中,寨英完小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性學校」。

2017年10月30日,銅仁市松桃縣寨英鎮小學獲第一批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

校園環境

寨英完小由於地處寨英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占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再加上覆蓋面廣,生源穩定,所以是一方培養人才的沃土。學校從創辦至今,走出一批批莘莘學子,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從而享有培育英才搖籃的美譽。從原貴州省武警總隊長王應學少將到銅仁地區人民銀行行長王應由,從銅仁學院段振良教授、冉苒教授到縣安全監察局王啟明局長等,都曾在此接受過啟蒙教育。如今已有100餘人走上領導崗位,其餘都分布在各條戰線工作,正在兢兢業業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振興家鄉服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