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板結土壤板結(Soil compaction)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乾燥後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
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有農田土壤質地黏重、塑料製品過多的投入、風沙、暴雨水土流失等,預防措施有增施有機肥,提倡秸稈還田、科學施肥、施用具有鬆土功能的土壤調理劑、合理施用化肥等。[1]
形成
土壤的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結。
有機質的含量是土壤肥力和團粒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有機質的降低,致使土壤板結。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團粒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有機質的分解是以微生物的活動來實現的。向土壤中過量施入氮肥後,微生物的氮素供應增加1份,相應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來源於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含量低,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導致土壤板結。
土壤團粒結構是帶負電的土壤粘粒及有機質通過帶正電的多價陽離子聯接而成的。多價陽離子以鍵橋形式將土壤微粒連接成大顆粒形成土壤團粒結構。土壤中的陽離子以2價的鈣、鎂離子為主,向土壤中過量施入磷肥時,磷肥中的磷酸根離子與土壤中鈣、鎂等陽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磷酸鹽,即浪費磷肥,又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致使土壤板結。
概念
soil hardening(or soil crust)
土壤表層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乾燥後受內聚力作用的現象。
消除
向土壤中過量施入鉀肥時,鉀肥中的鉀離子置換性特別強,能將形成土壤團粒結構的多價陽離子置換出來,而一價的鉀離子不具有鍵橋作用,土壤團粒結構的鍵橋被破壞了,也就破壞了團粒結構,致使土壤板結。
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肥料,微生物的分泌物能溶解土壤中的磷酸鹽,將磷素釋放出來,同時,也將鉀及微量元素陽離子釋放出來,以鍵橋形式恢復團粒結構,消除土壤板結。
預防
一是增施有機肥。增施有機肥,如豬牛欄肥,不僅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肥、透氣、調溫的性能,而且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蓄肥性能和對酸鹼的緩衝能力,防止土壤板結。
二是秸稈還田。農作物秸稈是原始的有機肥源,秸稈粉碎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為土壤微生物活動創造良好環境,有利於有機質分解、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三是適度深耕。當深松深度大於30厘米時,可打破犁底層,加厚土層厚度,改善耕層構造,從而防止土壤板結。四是測土配方施肥。依據土壤化驗結果配方施肥,通過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做到缺素補素,這樣化肥施入土壤是不會使土壤板結的。
四是施用具有鬆土功能的土壤調理劑,如鬆土促根劑具有打破土壤板結、疏鬆土壤、加深耕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