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極端主義 |
中文名稱: 極端主義 外文名稱: Extremism(英文) |
極端主義(Extremism)的定義是:為了達到個人或者小部分人的某些目的,而不惜一切後果地採取極端的手段對公眾或政治領導集團進行威脅。極端主義的定義是指人們往往片面的而非全面的看待事物或行為,同時往往在處理事物時會通過偏激的方式來解決。
極,頂點的意思。極端,事物順着某方向發展到頂點。主義,是指對某一學術問題有系統的理論見解或主張的人。
戰爭期間,美國拉一派打一派,向親美派提供軍火,給反美派貼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標籤。[1]
綜述
特點
極端主義者的特點:他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雖然明知道可能他們目前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方式不是最合適的解決問題方法或方式,但他們寧願就按已經選擇的方法或方式來解決問題也不願意多花些時間來想想有沒有更好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方式。他們性格上嚴重偏執,對於他人的意見往往也不管好壞一律不聽,一旦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後果則要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所以,人類社會想要長久健康發展就必須杜絕極端主義,這也將是個全人類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勢力
所謂"三股勢力",準確一點說,就是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國際恐怖勢力。"三股勢力"各自的表現形式雖有所不同,但本質並無根本不同。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沆瀣一氣,同流合污。他們以宗教極端面目出現,以"民族獨立"為幌子,一方面製造輿論,蠱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動,破壞社會安定。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製造混亂,在亂中推翻中亞各國的世俗政權,按照他們的"純粹教義"建立"純粹伊斯蘭政權"。
"三股勢力"在中亞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這一地區特定歷史、地域和人文條件的產物。在中亞居住着一百多個民族,這諸多民族、宗教、文化因素長期在這裡相互交匯與融合,又彼此撞擊與衝突。上個世紀,在直到一九九一年前蘇聯解體的七十年中,這裡一直包括在前蘇聯的版圖內,按主體民族的聚居情況劃分為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五個加盟共和國。前蘇聯解體之後,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原有的主導思想體系和組織體系迅即瓦解。一時間,中亞地區出現一個巨大的"思想文化真空"。
中亞五國的主體民族都信奉伊斯蘭教,而同五國相鄰的中東地區又是世界伊斯蘭勢力最集中的地帶。獨立之初的中亞各國政府在一時惶惑之中,都不約而同地想利用伊斯蘭教來填補前蘇聯解體留下的"思想文化真空"。包括一些國家元首在內的政府高官,帶頭到清真寺祈禱或赴麥加朝覲。這為伊斯蘭勢力在中亞的復興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於是,伊斯蘭教宗教團體、清真寺數量和信教人數急劇增長。到一九九七年,哈薩克斯坦的宗教團體由獨立前的二十多個增加到一千一百八十個,清真寺由六十三座增加到四千多座。吉爾吉斯斯坦的清真寺由獨立前的二十座增加到近兩千座。在烏茲別克斯坦,宗教組織一下子冒出兩千零七個,清真寺由八十座猛增到一千八百一十六座。他們利用人們的宗教熱誠,散布有悖於宗教經典的異端邪說。他們超出正常宗教信仰,介入國家政治事務,甚至鼓吹髮動"聖戰","消滅異教徒",企圖推翻世俗政權,建立"純伊斯蘭國家"。這樣,一個通常的宗教問題很快就轉化為一個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