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構造單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構造單元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構造單元,沂沭斷裂帶縱貫濰坊市南北,它由四條主幹斷裂組成。

自東向西為:昌邑——大店斷裂、安丘——莒縣斷裂、沂水——湯頭斷裂、唐吾——葛溝斷裂,呈北北東向延伸,北部較寬,南部收斂,四條斷裂中生代時期最活躍,形成中間高兩側低的二塹夾一壘地貌形態,地塹盆地內中生代地層厚達九千多米,東部為安丘——莒縣地塹、西部是唐吾——馬站地塹、中部為汞丹山地壘。另外,益都、臨朐西部山區屬魯西隆起的東北邊緣,發育有新生代臨朐斷陷盆地。高密、諸城和五蓮東部屬膠萊盆地和膠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濰凹陷是濟陽坳陷的一部分,與渤海灣毗鄰。

背景介紹

(一)安丘—莒縣地塹:處於昌邑——大店和安丘——莒縣兩斷裂之間,北起寒亭區朱里,南到郯城的長條地帶,主要為白堊系紅色碎屑岩,還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局部古生界碳酸岩出露。

(二)唐吾——馬站地塹:北起昌樂喬官,南到莒南蘇村,呈長條形由沂水——湯頭和唐吾——葛溝兩斷裂夾持的地帶,廣泛分布白堊系紅色碎屑岩和火山岩。

(三)汞丹山地壘:即以上兩地塹之間的較高地帶,主要為太山群片麻岩,兩側碳酸岩零星分布。

(四)魯西隆起區向東北延伸至本市的臨朐、益都、昌樂的部分地區,隆起基底為太古界太山群變質岩系,其蓋層較齊全,有寒武、奧陶的灰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碎屑岩等。

(五)臨朐盆地:是由北東向上五井斷裂和北西向益都斷裂控制發育而成的,迭加在中生代至下第三紀斷陷盆地之上的第四紀斷陷盆地,位於魯中上升山地,沂沭斷裂帶和濟陽坳陷三個構造單元的交接部位,由於斷裂的強烈活動,這一地帶明顯下沉,沉積了近百米厚的新生界礫岩,砂礫岩和黃土夾礫石層,中更新世以來形成自西南向東北傾斜,且於東、東北邊緣伴有中新世——早更新世三期玄武岩噴發,現代小地震活躍。

(六)膠萊盆地:位於高密、諸城一帶,北界為東西向平度斷裂,西至昌邑——大店斷裂,南緣為五蓮——郝戈莊斷裂,區內有景芝大斷裂、膠縣——柴溝斷裂、百尺河斷裂,基底為下元古界粉子山群,蓋層由中生界侏羅、白堊系紫紅色碎屑岩和黃綠色礫岩和砂礫岩,厚度2000~3000米。

(七)膠南隆起:諸城、五蓮的東部山區屬此範圍。主要為元古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層,元古界組成基底,燕山晚期各類侵入岩出露。

(八)昌濰凹陷:位於沂沭斷裂帶北端的平原地帶,西接濟陽拗陷,北臨萊州灣,區內有一系列軸向近東西的相間排列的凸起和凹陷。該區自中生代開始發育,普遍沉積了一套侏羅——白堊的紅色碎屑岩和火山岩,進入新生代,在喜馬拉雅山運動影響下,出現大幅度的下沉,據昌參1井資料,濰北新第三紀至第四紀沉積厚度達1094米,其趨勢為向北傾斜的平原地貌形態,近期也有小震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