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聖蹟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枋寮「聖蹟亭」位在台灣屏東縣枋寮鄉玉泉村的大嚮營段,清朝嘉慶至同治年間曾在此駐紮石頭營,後清總兵張其光於同治十三年在石頭營屯兵,開山守隘,並且設立番社學校以教化原住民兒童讀漢字,隔年更設立聖蹟亭,供焚燒字紙及公文,目前聖蹟亭已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做為清朝教化原住民的歷史見證。[1]
沿革介紹
聖蹟亭清末總兵張其光於清同治十三年 ( 西元一八七四年 ) 屯兵於石頭營,開山守隘,把守浸水營古道之門戶。並設『番社學』教導番童學漢語文字,翌年設 " 聖蹟亭 " ( 亦稱 " 惜字亭 " ) 供焚燒字紙及公文。面對之原住民聚落,來義鄉南和春日鄉七佳、力里、歸崇等部落為排灣族最大聚落群。[2]
歷史敘述
石頭營聖蹟亭位於屏東縣枋寮鄉的玉泉村。依據現有研究,此聖蹟亭應該是1877年(光緒三年)左右,在開山撫番政策下,為教導原住民兒童學漢語、習漢字,而設置的「番社學」的附屬建物,可能就是「大餉營社學」的所在。目前已經被國家列為縣定古蹟。亭址的東北方不遠處,仍遺留清末南番屯軍的營地遺址,那是當年把守從枋寮經三條崙通往卑南(日本人稱之為:浸水營越嶺道)最重要的軍屯武力,營區因壘石為牆而稱為石盤營,盧德嘉稱石頭營。 聖蹟亭與軍營,文教和武力,這是清廷撫番政策的一體兩面,石頭營聖蹟亭可說是這些歷史現象的縮影與註腳。[3]
古蹟髒亂無人管淪超大型菸灰缸
石頭營聖蹟亭位於枋寮鄉水底寮中華路與建興路三角窗,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是台灣唯一位於營區內的敬字亭,因為當時總兵張其光成立「番學堂」要教化原住民,左前方約200公尺處原有石頭營,又稱石營盤,遺址僅存東半部的疊石屋蹟,右前方為清代浸水營古道起點。相關史蹟見證沈葆楨、丁日昌開山撫番遺蹟,當時清朝企圖漢化原住民,但原住民並不領情。而邁入資訊化社會之後減少用紙,紙類要資源回收。不過,古時候字紙可不能隨便處理,還得到特定地點「敬字亭」焚燒,這些清代才有的設施現在多已成文化資產,被公告為古蹟。而日前有民眾反映「敬字亭」周遭雜草半人高,涼亭髒亂不堪,滿地菸蒂、石桌與石椅上還有酒瓶、垃圾,這種髒亂景象,不僅遊客無法休息,也不會讓人想多停留片刻,實在無法想像「縣定古蹟」變成這種模樣!屏東縣政府文化資產所表示,石頭營聖蹟亭是縣定古蹟,管理委由枋寮鄉公所維護,古蹟主體完好,周圍環境的確需要改善,將輔導管理單位進行周圍環境的整理細節。[4]
視頻
【枋寮醫院旁的小漁港,漁船維修保養場】
【敬字遊覽 屏東(1/7)】
【枋寮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台日夫妻要去小小的蜜月旅行~在台日人 志甫一成×枋客文旅合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