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枕狀構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底噴發的基性熔岩或從陸地流入海中的基性熔岩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構造,在陸地的湖河相環境中同樣能形成。

熔岩多呈枕狀橢球體,也有球狀、柱狀者,岩枕一般底面較平,頂面上凸呈枕狀,其大小不一,直徑通常幾厘米到幾米,以1-2米為多。

我國漢諾壩地區的古近-新近紀陸相玄武岩中就有枕狀構造。

中文名:枕狀構造

外文名:pillow structure

形 狀:橢球體、袋狀、枕狀等

岩 性:玄武岩

岩 相:海相、湖河相等

形成原因:枕狀體被沉積物、火山物質等膠結

特徵

枕狀構造(pillow structure)是海相玄武岩熔岩流中相對較多見的一種構造,在陸地的湖河相環境中同樣能形成。

枕狀體表層堅硬,結晶程度比內層差,具有玻璃質冷凝邊,可見呈同心層狀或放射狀分布的氣孔,氣孔數量由里向外逐漸增多,中部有空腔,也有放射狀節理。這些特點可與球狀風化相區別。多數枕狀體在固結時還常殘留塑性變形遺蹟,有因重力向下方間隙下垂的形跡,由此特徵可判斷火山岩層的頂底,這在研究蛇綠岩套時十分重要。

枕狀熔岩常與沉積岩伴生,枕狀體之間常有沉積物充填,其中還可以找到生物化石

枕狀熔岩與一些歷史時期形成的繩狀熔岩的剖面特點可能不易區分。繩狀熔岩也是玄武岩冷凝時常見的構造,例如在夏威夷,繩狀熔岩十分常見。 它是由流動性高的玄武岩外表冷卻而內部仍處於熔融狀態下形成的。一般的繩狀熔岩沿流動方向都呈弧形彎曲或呈鏈形排列,弧頂多指向於熔岩流動方向。與枕狀熔岩不同,繩狀熔岩氣孔呈同心環狀分布;而枕狀熔岩可見放射狀節理,黑色玻璃質冷凝邊,岩枕間充填沉積物及玻璃質碎屑氣孔分布於岩枕中或岩枕邊部。

形成

當熱的熔岩自海底溢出或進入到水體中後,遇水淬冷,形態轉變為橢球狀、袋狀、麵包狀或枕狀,固結後成為枕狀體。獨立的(個別相連)枕狀體被沉積物、火山物質及玻璃質膠結,形成枕狀構造。多見于海里,也見於陸相湖、河盆地及雨天噴發的熔岩里。在侵入於潮濕地層中的淺成侵入岩中也可見。

由於在3000米深處的海水中,壓力足以阻止溶解的氣體出溶,而淺部則有利於形成氣孔。因此,可以利用氣孔含量粗略估計熔岩流所在的水體的深度。一般,當水深小於500m時,氣孔含量達10%-40%,當水深達到1000m時,氣孔含量低於5%。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