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克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克椿,生物物理學家,浙江奉化人。是中國著名的生物物理學家、教育家、醫學生物物理學的創始人。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建國後,歷任北京大學助教,北京醫學院物理教研室主任、講師、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兼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第一至三屆副理事長,國際生物物理聯合會理事。[1]

2004年退休,仍接受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物理學系返聘,繼續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職業成就

1959年在北京醫學院創建生物物理學專業和教研室,為中國培養了一批生物物理學人才。該教研室較早在全國醫學院校中被評為碩士研究生點(1979年),是醫學院校中最早的博士研究生點(1983年)和國家重點生物物理學科(1988年)。他獻身於中國生物物理教學和科研事業40餘載,熱愛教育事業,是一位深受學生歡迎的師長,在1991年曾經榮獲北京醫科大學桃李獎。

主要研究方向是膜生物物理,如用二維核磁共振研究多肽與膜的相互作用、膜融合與脂質體、細胞保護作用機制、水結構、脂多型性的生物學意義(基金委重大項目)、膜蛋白構象的生物物理研究(基金委重點項目)、STM的生物學應用等。發表論文多篇,其中代表性的有「螺旋狀脂質體的發現」(《Nature》1982),「二氧化硅對膜作用的損傷及檸檬酸鋁的恢復作用機理」等多篇,特別是「STM研究非雙層脂」(《國際生化與生物物理學報》1992年)具有國際創新性。

在膜生物物理學的研究中,1981年發現脂質體螺旋結構。撰有《由Ca2+促進膜間結合而誘發的螺旋狀脂質體》等論文,共同主編有《生物物理學》,主編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生物物理學分卷》。

1984年及1986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乙級獎。專着有《生物物理技術》,主編《醫學百科全書》(生物物理學)分卷、高校教材《生物物理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自然科學學科發展調研報告《生物物理學分卷》。曾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並擔任學會主辦的《生物物理學報》副主編兼常務編委、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聯合會(IUPAB)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基金委生命科學部諮詢專家組成員。

1991年榮獲北京醫科大學「桃李獎」。1991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林克椿教授於1959年在北京醫學院創建第一個生物物理教研室和生物物理專業,該教研室成為中國最早被評為碩士研究生(1979年)、博士研究生(1983年)學位授予和國家重點生物物理學科(1988年)的單位。他長期從事分子與膜生物物理學方面的研究,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期間首次發現脂質體的螺旋形式。該成果刊登在1982年2月英國《自然》雜誌(該期雜誌並以其中的幾幅螺旋脂質體結構照片作為封面),同時為此獲得了國家衛生部科技成果乙等獎。在科研上,林克椿教授共發表研究論文130多篇、綜述40餘篇、專着12部。他擔任過醫學普通物理學、醫學生物物理學、分子與膜生物物理學和生物物理技術等課程的教學,講課認真負責,深入淺出,曾獲得1991北京醫科大學桃李獎。

林克椿教授在國內外生物物理學界享有很高的學術威望。曾先後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賓州大學、北卡州立大學,東德科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作過訪問學者或進行講學;在國內曾擔任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他曾擔任國際純碎與應用生物物理聯合會(IUPAB)理事,擔任第八屆IUPAB執行委員會執委,先後出席國際生物物理聯合會(IUPAB)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次大會。他也是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過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主要着述

由鈣離子促進膜間結合而誘發的螺旋狀脂質體

主編《生物物理學

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生物物理學分卷

主編高校教材《生物物理學

主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自然科學學科發展調研報告之《生物物理學分卷

生物物理技術

視頻

林克椿 相關視頻

實拍蔣介石故居的別墅,在浙江奉化溪口鎮,背山面水、臥虎藏龍
走進浙江奉化溪口鎮去看雪竇山美景

參考文獻

  1. 林克椿論分子生物物理學 ,豆丁網 , 200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