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則徐》是1959年海燕電影製片廠所攝的彩色電影 [1] [2]。
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為大時代背景,以1839年虎門銷煙的領軍人物林則徐為中心描繪的歷史正片。劇終時在廣州三元里,林則徐望著揭竿而起的抗英人民,滾滾硝煙淹沒了他走向流放地伊犁的背影。
劇情簡介
19世紀上半葉,英帝國主義將大批鴉片輸入中國,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州禁煙;反對派頭目穆彰阿和琦善暗中將此事告之英國大鴉片販子顛地。
林則徐到廣州後,立刻採取行動,聯合兩廣總督,加強海防,並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同時扣留可疑英國商船,收繳大量鴉片煙土;隨後,林則徐親自督導,將收繳的二萬餘箱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虎門銷煙的舉動嚴重觸動了英帝國主義在華的利益。他們遂於1840年5月悍然發動鴉片戰爭,一直揮軍北上打到天津,震懾北京。
道光帝昏庸無能,為討好英國,以林則徐禁煙不力為名將其職位革除,另派琦善前往廣州,商量向英國投降。後道光帝又將林則徐發配到新疆,但英帝國主義並不滿足,將侵華的戰火由沿海燒到內地,面對敵人的侵略,廣州三元里人民展開了一場英勇的抗英鬥爭。
影片評價
在上映之初,這部影片便以其非凡感人的藝術魅力,震撼心靈的思想力量風靡一時,多年後它仍然得到觀眾的喜愛,長期的藝術效應證明,該片確實是中國現代電影藝術的經典之作。導演以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進行想象、構思、融匯、凝集、提煉,塑造人物的行動,表現他們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賦予影片以反帝反封建和愛國主義的深刻思想感情,歌頌了林則徐愛國、敢於反抗侵略的高尚品格,使這部影片能震撼人心,能發人深思。(影評人、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陳播評)
趙丹很出色的把握了人物的氣質並賦予人物以鮮明的色彩。人物的步態、眼神都是經過精心提煉的,動作洗鍊而輪廓分明,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很好地表達了人物的內在情緒。(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羅藝軍評)
該片的編導對於枝蔓蕪雜的史實加以細密的整理和大膽的剪裁,把故事的結局安排為平英團英雄的鬥爭場面,從而使有聲有色的禁煙運動和廣東愛國軍民的英勇鬥爭在影片中的地位鮮明地突出起來。而對於這段歷史的消極方面,創作者只作陪襯描寫。寥寥數筆,就將與人民堅決抵抗路線相對立的反動投降路線的發展變化勾畫和淋漓盡致。正是因為編導具有這樣的好手筆,所以整個影片能始終保持着強烈飽滿的戰鬥氣氛和堅定奮發的樂觀色彩,絲毫也沒有因為描敘了歷史的陰暗反動面而破壞了健康情調。影片對於林則徐的塑造特別成功,從思想品質、性格作風到生活習慣、外貌造型都是那麼近似歷史上真實的林則徐。(歷史學家章開沅評)
參考文獻
- ↑ Lin zexu (1959) - IMDb.
- ↑ 林則徐The Opium Wars(1959) - Mtime時光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