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林口滑子蘑,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林口滑子蘑又名滑菇,珍珠菇,屬真菌門、層菌綱、傘菌目,因菌蓋表面有粘液而得名,滑子蘑的菌肉淡黃色,鮮嫩味美,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滑子蘑口感潤滑柔軟、有獨特香味。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林口滑子蘑」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中文名稱;林口滑子蘑

地產名稱;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

品質特點;口感潤滑柔軟,有獨特香味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179號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8日

目錄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林口滑子蘑子實體多叢生,菌褶密集直生,菌體實,不易開傘,不易彈射孢子。菌蓋半圓形,深褐色或淡黃色,菌蓋表面光滑富有蛋清狀粘液,菌蓋直徑1.5~2.5厘米。菌柄粗短,長4~5厘米,直徑1.2~1.7厘米。口感潤滑柔軟有獨特香味。

內在品質指標

林口滑子蘑粗蛋白含量大於17%,粗脂肪含量小於3%,粗纖維含量大於6%,總糖含量大於40%,每100克鈣含量大於70毫克,鐵含量大於30毫克,磷含量大於500毫克。

滑子蘑的做法

準備好滑子蘑以及五花肉,把五花肉切片備用。把滑子蘑洗淨瀝水。起鍋涼油放入五花肉。炒到油都出來的時候,再放入蔥姜蒜,最後放少量的醬油。然後放入滑子蘑。再放鹽和味精,就可以出鍋了。[1]

產地環境

土壤條件

林口滑子蘑產區土壤主要為暗棕壤,占土壤面積的82.81%,廣泛分布在中、低山和丘陵地帶,表層腐殖質積聚,質地良好,土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應,pH值在4.3~7.4之間,平均為5.9。土壤含有機質36.4克/千克,有效氮176.4毫克/千克,有效磷37.8毫克/千克,有效鉀126.3毫克/千克,養分含量較高,水熱條件較好,通透性良好,有機質含量高,質地疏鬆,有砂性、易耕,通氣透水性好。

水文情況

林口全縣水域主要有牡丹江和烏斯渾河等河流95條,水庫20餘座。烏斯渾河,全長141.12千米,發源於大楚山北麓,流經龍爪、林口、古城、建堂、刁翎四鎮一鄉後匯入牡丹江。牡丹江在縣域西北流經蓮花、三道通、刁翎三鎮後出境匯入松花江,境內江段64.8千米。全縣水資源總量豐富,可利用水資源總量所占比重大。各河段主要集中在7~8月,水量充沛,流向有利,且沒有工業污染源,水質清澈、純淨,均是農業用水,水資源保持良好,可保證全縣農業生產灌溉水,水質良好,水質純淨。為農業生產和食用菌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產品無污染。

氣候情況

林口縣地處北溫帶亞歐大陸東緣中高緯度,氣候類型屬於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處於西風環流控制下,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屬於「中低山丘陵漫崗」縣份。無霜期為105至135天。林口全縣年均氣溫為3.0~3.5℃,年均降雨量為500至570毫米(平均為540毫米),6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年均日照時數為2300至2600小時。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滑子蘑的生長和養分的積累。林口縣發展食用菌生產,由於地處中高緯度地區,晝夜溫差大,氣候條件適合食用菌的生長。

歷史淵源

2006年,林口縣滑子蘑規模化生產起步,成立了滑子蘑專業合作社 。同年林口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確定為「中國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

2008年,林口縣企業在滑子蘑食品深加工中,吸收日本加工工藝,在保持產品原滋原味的基礎上,經過科學調味開發出即食性系列產品,拓展了滑子蘑產業鏈。

從2012年開始,林口縣摸索出用粉碎的玉米、大豆秸稈代替鋸末培育滑子蘑等食用菌的技術,一隻鋸末菌袋的成本約40元,而一隻秸稈菌袋的成本約10元。僅2014年,林口縣已陸續製成了40萬隻菌袋、菌塊,可以回收利用秸稈約40萬斤,而且菌袋、菌塊還可以循環使用,用過的菌塊施在地里又是很好的有機肥 。

生產情況

滑子蘑(Pholiotanameko)又稱滑菇、珍珠菇,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球蓋菇科、鱗傘屬。因其菌蓋菌柄粘滑而得名,且菇體整齊,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是著名的食用菌。滑菇是低溫性食用菌,適於在我國北方地區栽培,從其栽培特性和市場前景看是一種有發展潛力的食用菌。1侵染性病1.1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1.1.1褐腐病病症:只侵染子實體,不侵染菌絲體。子實體受到侵染時,表面出現一層白色棉毛狀病原菌菌絲.[2]

產品榮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林口滑子蘑」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林口滑子蘑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林口縣所轄奎山鄉、林口鎮蓮花鎮古城鎮青山鎮三道通鎮刁翎鎮、建堂鄉、龍爪鎮、柳樹鎮、朱家鎮共11個鄉鎮59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9°17′~130°46′,北緯44°38′~45°58′ 。

質量技術要求

栽培場地選擇:菇棚應建在環境清潔乾燥,通風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菇棚搭建以座北朝南為宜,菇棚不宜建在低洼或畜禽養殖廠附近,從免導致雜菌污染。

:選用符合中國國家《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所規定已登記註冊的優良菌種,中早生和中晚生滑子蘑品種為最佳。

栽培原料質量要求:配方與拌料過程、裝袋與滅菌、分裝與接種、發菌棚的處理、菌絲培養管理均嚴格按照黑龍江省地方標準DB2310/T017-2004所要求的技術規範操作。

貯存場所:貯存場所應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應選擇避光、清潔、陰涼、乾燥、無異味的環境進行儲藏,並注意防霉、防鼠貯藏、運輸執行《無公害農產品貯藏運輸標準》。

質量安全規定

林口滑子蘑產品符合黑龍江省地方標準DB2310/T107-2004《無公害滑子菇生產技術規程》和中國國家標準GB7096-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菌及其製品》。

專用標誌使用

林口滑子蘑專用標誌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標註制度。林口滑子蘑專用標誌的使用具體依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 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 執行: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明確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