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口紅色文化之抗聯密營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口紅色文化之抗聯密營文化'


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不屈不撓,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敵後游擊戰爭,保存和發展抗日武裝,擴大實力。他們在深山密林中,儲備軍需、醫治傷員、修理槍械、收集敵情、宣傳抗日、縫製冬衣,在深山野林里,建起了很多秘密的宿營地,這些秘密的宿營地,被抗聯戰士和當地群眾稱之為「密營」。

密營文化是東北抗聯的特色,也是戰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東北抗聯相關歷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東北抗日聯軍創造了具有東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抗聯密營,並在此基礎上建造了周圍的配套設施,如醫院、修械所、宿營地、糧倉、被服廠、聯絡點、印刷所等。東北抗聯以密營為依託,同敵人展開了頑強的鬥爭,這也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中心地帶得以保存實力的根本方法。

東北抗聯軍第五軍是中國0領導的一支抗日武裝。它的發展經歷了綏寧反日同盟軍、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等時期。軍長周保中,副軍長柴世榮,政治部主任胡仁,參謀長張建東。1936年夏,五軍在三道通、刁翎一帶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取得了許多勝利,殲滅了大量的日偽軍。1936年10月,周保中率軍部轉移到刁翎、三道通一帶,軍部設在三道通四道河子煙筒砬子密營。1937年3月14日,在三道通四道河子成立0吉東省委、周保中任常委委員兼任組織部長。1937年9月29日,0吉東省委決定成立抗聯第二路軍,周保中任總指揮,柴世榮接任五軍軍長。周保中夫人王一知回憶錄記載:四道河子抗聯密營,當年稱四道河子溝里密營或煙筒砬子密營。此處山高林密,又有陡壁懸崖,數里不見人跡。這裡的密營是抗聯五軍建的最早的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密營完全是木克楞克制而成,有數座,每座間數不等,大至十幾間,小則五間。密營分設軍部、秘書處、軍需處、醫院、修械所、被服廠、被服廠、營房等。

此密營遺址現位於距林口縣西北86公里處的三道通鎮。通過紅色旅遊的載體,追尋抗聯先烈的足跡,親臨當年抗聯戰鬥的場景,熟悉戰士在密營中的活動,了解抗聯和中國革命史,對於弘揚抗聯精神,用抗聯精神教育幹部和群眾,培養青年一代,有着極為重要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