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城鎮位於浙江省長興縣西南部,距離縣城12公里,東臨畫溪街道,西倚泗安,南接安吉,北連小浦。北面靠方山山脈,南依龍山山脈,中部是平原,全鎮總面積135.9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55650人(2017年)。

交通發達,區位優勢突出,318國道、宣杭鐵路穿境而過,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在林城設有互通口,距滬、杭、甬、蘇、錫、常等大中工貿城市均在2小時車程左右。泗安塘和長興港橫穿境內,直連長滬申線,是華東地區的「黃金水道」。

在以「林駐鎮、水伴城」為總體定位的城鎮風貌規劃下,境內山清水秀、生態優良、植被茂密,自然環境優越,這裡風景秀美,山水宜人;歷史悠久,民風淳樸。[1]

農業經濟

林城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擁有雙萬畝梅花基地、萬畝特種水產基地、千畝花卉苗木基地、2千萬羽家禽養殖基地等。家庭農場42家,農機、水產、苗木、糧油、葡萄等產業合作社63家,註冊5萬以上的個體苗木場177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9家。市級主導示範區有林城林梅苗木合作社,市級精品園有北湯豐園水產和橋南葡萄精品園,省級園區有北湯翹嘴白魚示範園區。特別是到2017年已發展有3萬畝紅梅,被喻為「中國紅梅之鄉」。

林城鎮以周吳岕紅梅基地、上獅藍莓精品園、太傅片精品苗木為載體,打造林城鎮北片鄉村旅遊的發展。以北湯綜合園區、七彩農林項目、意蜂蜂場和畎橋布魯克家庭農場建設為載體,打造林城鎮南片休閒觀光農業發展。

交通狀況

林城交通發達,區位優勢突出。新、老318國道、宣杭鐵路、新長鐵路穿境而過,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在林城設有互通口;水路方面,有橫穿境內直達上海的長湖申航道,直接與京杭大運河相連,是華東地區的「黃金水道」,素有「東方小萊茵河」的美譽。長興港和泗安港橫穿境內。距滬、杭、甬、蘇、錫、常等大中工貿城市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

歷史文化

林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境內有不可移動文物132處,其中列入省、縣文保單位9處,文保點62處,2005年發掘的江家山遺址已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東晉太傅謝安墓、漢唐至民國初年的方山窯窯址群、唐代古剎大雲寺(現存有舊址和七星潭)等歷史名跡。有國家級申遺項目-享譽海內外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省級申遺項目-遠近聞名的「林城獅舞」;有少林(梧桐派)南拳流傳至今,被譽為「浙江民間武術之鄉」的「畎橋南拳」;林城境內「星羅棋布」的斗圩是研究林城地方特色較有價值的水利文化。 出自林城鎮的「武、獅、龍」等文化特色已成為縣乃至省的文化代表性符號。

百葉龍

百葉龍,顧名思義,由「百葉」構成。而此葉卻非一般的樹葉、茶葉,乃是一瓣瓣荷花的粉紅花瓣組成。那一瓣瓣粉紅嬌艷的荷瓣,組成一朵朵碩大的荷花,一朵朵碩大的荷花,串成一條條沖天而起的巨龍,那沖天而起的巨龍,在青翠滴綠的荷葉組成的絢麗雲彩的簇擁下,府仰翻滾,時而奮勇沖霄,體現無畏的力量,時而婀娜纏綿,表示有情有義的襟懷,給人以美不勝收的藝術享受。百葉龍具有160多年的歷史,源於長興天平橋村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反映了中國傳統龍的精神,寄託着百姓對吉祥升騰的期望。百葉龍曾五赴京城,二進中南海,出訪過新西蘭、韓國、法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等國家和地區,榮獲全國第十屆「群星獎」金獎,「華夏一絕」民間表演藝術大賽金獎等佳績。

下莊吉祥獅

1956年參加浙江省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並獲一等獎,與「百葉龍」雙雙選中參加全國音樂舞蹈匯演,受到京劇大師蓋葉天(的讚賞和指導。1959年赴杭州參加國慶10周年踩街活動,又應邀到上海、金華、紹興巡迴演出40餘場,影響廣泛。1999年獲湖州市民間藝術大賽二等獎,2002年參加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節,2003年獲長興文藝匯演一等獎),為中國民間藝術走向世界爭得了榮譽。

太傅村青獅

林城青獅由20世紀初客居長興的河南人傳入本地。據傳授的老藝人講,古代有一頭「青獅」,它英勇善戰,為了保衛國家,忠貞不屈,死守皇宅,平反了奸賊內亂,皇帝為了獎勵它,特賜予王位,欽筆「獅王鎮宅」也由此而來,之後經過流傳演變,人們扎獅舞獅,獅舞由此而來。20世紀五、六十年代,林城青獅活動較頻繁,表演範圍也較廣,除在本縣各地演出外,行跡還涉及安徽、江蘇等地區。

林城青獅一般由「急急風」鑼鼓入場(也可播放專門的音樂),「青獅」渾身為青綠色,獅頭較小,每頭獅子由兩人合扮,前者雙手握住獅頭道具戴在頭上,後者俯身雙手抓住前者的腰帶,身披着用麻、羊毛編織加工而成的獅皮。鑼鼓一響,一對獅子(一雌一雄)歡躍起舞,表演非常靈活,其動作有蹦跳、歡跳、獅子直立、雙獅對吻、搔癢、獅子攀桌、獅下桌前跳、獅下桌側跳、獅子打滾等,舞獅者動作難度較大,要經過不斷艱苦操練方能勝任。除了正月「拜門子」外,林城青獅還有「打地場」表演,即每逢喜慶佳節在農村村頭作集體表演,並由領班人員表演「喊彩」,即一邊讓獅子舞動一邊說唱一些大吉大利的話(俗稱「討吉利」),但沒有正規的曲調,領頭的獅子則要表演「含彩」,即主人將紅包系在一根棒上,在獅子舉高,獅子用嘴巴去接紅包,跳得越高則紅包給的錢越多,俗稱「接彩頭」。在「打地場」中有一項表演動作當地人稱之為「背包」,舞青獅者會在原來表演動作的基礎上融合部分武打和雜技動作,技巧更加高,場面也更加精彩。整個獅舞一般情況下表演時間約15分鐘,表演三段後方可收鑼。

太傅謝安

謝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陳郡謝氏家族是永嘉之亂中隨元帝東遷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謝安的伯父謝鯤在西晉末年曾是東海王司馬越的相府參軍,過江後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達」之一。東晉初,謝安的父親謝裒,官至太常卿。謝氏的地位因鯤、裒兄弟的業績而不斷上升,但真正創造家族輝煌的卻是謝安。

晉太元八年,傑出的政治家謝安任征討大都督,率軍8萬大破前秦90萬大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謝安趁勝北伐,收復洛陽及青、兗、徐、豫等州。外患稍定,內爭遽起。時會稽王司馬道子執政,不滿於謝氏勢力的強大,遂使謝安出鎮揚州,不久回京病死。贈太傅、諡文靖,更封廬陵郡公。謝安初葬南京梅山。至陳太建十一年,陳文帝次子,始興王叔陵,淫暴好發古墓,其生母彭氏病卒,遂發故太傅舊墓,棄柩以葬生母。其時,謝安裔孫謝夷吾任長興令,乃將安墓遷葬於縣城西南四十三里的三鴉崗,謝安墓所在的鄉更名為萬安鄉,先後改名為謝公鄉、大雲鄉,1982年1月改名為太傅鄉。

所獲榮譽

改革開放以來,林城鎮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近年來,林城鎮先後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浙江省電爐之鄉」、「浙江省青梅之鄉」、「浙江省教育強鎮」、「湖州市衛生鎮」、「湖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長興縣『六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視頻

林城鎮 相關視頻

美麗會同:林城鎮篇
浙江長興市林城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