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秋梧(外文拼音 Lin Qiu-wu,臺羅拼音 Lim Tshiu-Ngôo,1903年8月15日-1934年10月10日),別名林證峰、林洲鰲、林宣鰲,筆名坎人、守俄、林洲鰲,法號證峰,台灣台南人,是著名作家、詩人、社會運動家、佛教改革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研所名譽教授李筱峰為其外甥孫。
簡表說明
姓名 林秋梧
|
性別 男
|
出生日期 西元1903年8月15日
|
逝世日期 西元1934年10月10日
|
職業 臺灣佛教僧侶
|
出生地點 台灣臺南市
|
畢業院校 日治臺灣臺北總督府國語學校肄業、 中華民國廈門大學哲學系肄業、 |
信仰 佛教
|
經歷
1903年生於台南,父親林成武以叫賣水果維生,家中重視教育,因此1911年林秋梧進入台南第一公學校就讀,並在課後跟隨私塾學漢文,1917年畢業於公學校,在1918年考上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後改為台北師範學校)[1]。
在台北期間,他開始投入社會運動,曾聲援林獻堂等人的民族運動,並和在大稻埕開設醫院的蔣渭水親近,成為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誕生的創會學生會員,在1922年學潮運動中,被指為學潮首腦,在畢業前夕被勒令退學[2],原本林獻堂和蔣渭水欲資助他出國留學,卻因父母反對而放棄,投入求職,但仍陷入失學失業的低潮,後透過朋友介紹至神戶玉坡貿易商會工作,1923年底返台,但又碰上治警事件,遭到監視,只好在1924年赴廈門,於集美小學任教[3]。
1925年其母親因肺疾病逝,林秋梧回台奔喪,並因此機緣與台南開元寺結緣[4],後他遵照母親遺囑留台。
他開始參與文協的演講活動,1926年擔任美台團電影巡迴隊的辯士(電影旁白解説員),巡迴於中南部的鄉鎮,推廣介紹台灣文化及思想;但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林秋梧與台南開元寺得圓法師結緣出家,法號「證峰」[2],並以派遣留學生的身分赴日本東京駒澤大學就讀,成為忽滑谷快天門下[5]。期間他仍持續寫作,在《台灣民報》、《南瀛佛教》、《中道》發表許多有關批評時政、改革佛教、文化的文章。
1930年他自駒澤大學畢業,回到台南開元寺擔任教師兼書記[6],並任南部臨繼宗佛教講習會講師、兼南瀛佛教會講師。林秋梧開始投入從事宗教改革和社會批判,認為僧侶應該負起社會教化的責任,以和尚之身參加梧桐詩社、台灣民眾黨、赤崁勞動青年會、台灣工友總聯盟,創辦《赤道報》,關切工農運動[7]。
1929年他參與赤崁勞動青年會發起「反對中元普渡」的運動,企圖破除迷信,在1930年參與演講[8]。
1934年8月他罹患急性肺結核,10月10日病逝,告別式於開元寺舉行[9]。
思想
其思想充滿著對社會、人類的關懷,且其佛學研究方法,因受日本佛約治學的影響,代表作有《真心直說白話註解》、《佛說堅固女經講話》。他對男女平等的重視,以女人可以成佛,來驗證佛法中男女平等的思想;並認為淨土的世界並非是空洞的,是可以將淨土的世界落實於現實的世界,他將之名為現世淨土[10]。
影片分享
參考資料
- ↑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1997: 249.
- ↑ 2.0 2.1 洪世才 . 【專欄】林秋梧的反抗精神. 民報. 2018-06-29.
- ↑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1997: 250.
- ↑ 洪子偉. 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2016: 143.
- ↑ 李筱峯. 革命的和尚 -- 抗日社會運動者林秋梧. 八十年代出版社 . 1979: 59.
- ↑ 闞正宗. 台灣佛教史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340.
- ↑ 李筱峯; 聯名作者. 開元寺的夙昔典型. 南方快報. 2005-08-09.
- ↑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著. 20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論文集.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03.
- ↑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1997: 257.
- ↑ 釋慧嚴. 林秋梧(証峰師)的佛學思想探源. 華梵大學 第七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