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黛玉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黛玉在死亡之前到底想說什麼

讓我們從林黛玉進賈府的第一天,直接跳到最後一天吧。摁快進鍵,找到第九十七回,標題是《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瞧,別人的大喜成了她的大悲。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黛玉的臨終遺言有兩句,是先後分開說的。

前一句是對丫環紫鵑說的:「妹妹!我這裡並沒親人。我的身子是乾淨的,你好歹叫他們送我回去!」病倒在瀟湘館裡的林黛玉想家了,想回老家揚州了,可惜再沒有力氣了,想回也回不去了。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屍骨與香魂運回自己出生的地方,也算葉落歸根吧。她並沒把大觀園當成真正的家。她在精神上至死都是半個孤兒、半個流浪兒。短暫的一生是在誠惶誠恐的不安全感中度過。

林黛玉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寶玉你好……

林黛玉的臨終遺言應該怎麼理解?

黛玉的後一句遺言不完整,是對不在身邊的寶玉說的,是直聲叫出來的:「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紫鵑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漸漸地冷了。「只見黛玉兩眼一翻,嗚呼!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寶玉娶寶釵的這個時辰。」我年少時讀到這一段哭過。

黛玉是傷心而死的,是傷情而死的。是夢碎而死的,是心碎而死的。大家都猜測她未說完的是那個「狠」字,她在責怪寶玉「你好狠」。

我不忍心看她臨死前還對寶玉帶有誤會,以及由誤會而引起的怨言。我不忍心看命運陰差陽錯而造成的殘酷。於是更希望她想說的是「傻」字:「寶玉、寶玉,你好傻!」她對寶玉沒有誤解。更沒有怨恨,只有一聲同病相憐的輕嘆。否則她就沒必要把寶玉的名字重複兩遍。她以一聲嘆息向想像中的寶玉告別。

對林妹妹,寶玉沒有那麼狠,寶玉不可能那麼狠。狠的是命運。命運的狠,使黛玉臨死前都無法再看寶玉一眼,使寶玉沒能見到垂危的黛玉最後一面。

黛玉死時帶着病,也帶着怨、帶着恨、帶着無盡的惆悵。她是誤會寶玉了,她是錯怪寶玉了。

當她病情發作時,寶玉也生病了,也犯病了。寶玉與黛玉生的是一樣的病嗎?可以肯定的是,寶玉患的也是心病。他變傻了,他發瘋了,他犯糊塗了。延醫診治,服藥不效,索性連人也認不明的了。

大觀園上上下下對傻裡傻氣的寶玉撒謊,為讓他與寶釵完婚,告訴他娶的是林妹妹,他也信了。揭蓋頭前還想「林妹妹是愛生氣的,不可造次。」

待他得知黛玉與寶釵已被「調包」,自然病得更重了,他病中還哭着喊着要去瞧瞧病着的林黛玉:「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裡的話,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橫豎林妹妹也是要死了,我如今也不能保。兩處兩個病人都是要死的,死了越發難張羅,不如騰一間空房子,趁早將我同林妹妹兩個抬在那裡。活着也好一處醫治伏侍,死了也好一處停放……」

連賈母都明知,寶玉的病是為黛玉而起。「各處遍請名醫,皆不識病源,只有城外破寺中住着個窮醫,姓畢,別號知庵的,診得病源是悲喜激射,冷暖失調,飲食失時,憂忿滯中,正氣壅閉,此內傷外感之症。」

賈寶玉與林黛玉,都是病人,都是心裡有病的人,都是有心病的人,同病相憐,同氣相求,所以他們能走到一起去,想到一起去。這也是賈寶玉對林黛玉情有獨鍾,對薛寶釵卻愛不起來的原因。薛寶釵太健康了,太茁壯了,太理智了,太清醒了,與性情中人賈寶玉缺乏可以碰撞出火花的共同點。我懷疑薛寶釵連相思病都不會生的。她太像不會生病的女神了。永遠光彩照人。

而林黛玉,經常生活在陰影里。她的內心有陰影的。那就是忽明忽暗、忽隱忽現的憂鬱。陰影是她內心的病灶。她總是有那麼多難分難解的心事。她時常被不確定的因素,不安全的感覺所籠罩,所折磨。就像一枚被沙粒侵入的貝殼,總要忍住痛,忍住恐懼,不斷地分泌淚水與血肉去努力包裹傷口。

蚌病成珠,河蚌生了病才可能孕育珍珠的。林黛玉用傷口哺育出的是一顆夜明珠吧?難怪《紅樓夢》里傳說黛玉是絳珠草所化:「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着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她的心結絕對比旁人複雜得多,難解得多,連自己開解不開,這就是死結了。黛玉因鬱積在內心無法化解的憂傷而死。

其實寶玉心裡也有這樣的結。黛玉與寶玉,原本有可能替對方解開內心的情結,使之不至於成為死結的。可他們擦肩而過,錯失了相愛、相伴、相濡以沫的機緣。

於是黛玉死了。寶玉雖然活着,心也死了。他選擇了出家。不是想獲得新生,而是苟延殘喘。[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