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否有許多委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為黛玉一辯
歲末無事,翻閱晚報,看見一篇妙文 ——《誰願意娶林黛玉為妻》,盡書黛玉之弱點,以為決不可娶.不禁莞爾。本來,紅樓女兒,各有性情,只是個人眼光不同 ,愛便愛,不愛便不愛,何至於畏之如虎,同仇敵愾的樣子呢?
林黛玉是否有許多委屈
不過,《紅樓》不是《三國》—— 善惡忠奸,黑白分明。對於人物的褒貶,總如那風月寶鑑,真真假假,正正反反,曲曲折折。一不小心,便是誤讀。即如黛玉,也逃不開世人的誤解。
慢說黛玉小性易怒。怪只怪寶玉的輕薄話,都在妹妹前說盡了。都說寶釵有涵養,可寶玉一句「難怪他們將姐姐比楊妃」,又招來了怎樣的唇槍舌劍,冷嘲熱諷。都說王夫人仁厚,但寶玉與金釧的兩句戲言,又引來怎樣的雷霆震怒?更不用說襲人的一個名字也引得父親面如寒霜。可憐寶玉,那些輕薄話,原也只敢在妹妹面前說說。可面對「 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 ……」 黛玉又該如何?慢回嬌眼,半推半就,喜孜孜笑納了不成?那又豈是書香門第的閨秀?
慢說黛玉目下無塵,她與靈慧紫鵑那一份情同姐妹的深情,偌大的榮國府中,又有誰又堪比 ? 對薄命香菱的自薦為師,諄諄教誨,又怎能不說是熱情有加? 其實,細細想來,現放着淵博的寶姑娘天天在身邊,香菱又為何偏偏捨近求遠?或許還是因為寶姑娘可敬而不可近的骨子裡的冷?
慢說黛玉不知經濟事務,須知在女強人王熙風眼裡,她和寶釵原是不相伯仲的一對能人。再聽聽怡紅壽宴那一天她對寶玉的話:「我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出去的多,進來的少,若不就中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原來,林妹妹的心裡也自有一本明帳,不是一味安富尊榮的人。
慢說黛玉時時捻酸,怪只怪寶玉太多情。大觀園裡,鶯鶯燕燕,花花草草,怎不令愛博而心勞的寶哥哥心蕩神馳?又怎不怪林妹妹多心?只是那原是一個連正房夫人都沒資格吃醋的時代,黛玉的任性,只徒然招得世人側目。幸而寶玉多情而不濫情,縱然弱水三千,也終取一瓢,任是金玉良緣,也不負木石前盟。只輕輕一句「 你放心!」 從之後 ,雨過天晴,風和日麗, 幾曾見寶黛再起風波?幾曾見黛玉再捻酸使性?其實,單純的黛玉,要的不過是一句承諾。
自然,黛玉並非完人。但是,這來自離恨天外的絳珠仙草,來人間,原不是來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的。荊釵布裙的孟光,苦守寒窯的王寶釧 ,…… 這樣的女子,《烈女傳》里已經太多,而曹雪芹想寫的,原也不是這個。
天上掉下這任情任性風露清愁的林妹妹,自有那「 古今不肖無雙,天下無能第一」的寶哥哥來愛,這就夠了!至於別人,便是那面如美玉,目如明星的北靜王,也不過是「臭男人」一個,說什麼願意不願意的,她卻也原沒想過要嫁。[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