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季(郭紅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果季》是中國當代作家郭紅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果季
「孩他爸,你拿斧頭幹啥?」
「幹啥?我要把這樹全砍光了。」老牛怒目圓睜,斧頭刀刃鋒利,寒光逼人。
「你瘋了,這可是咱倆經營幾十年的心血啊!要砍你先把我砍了。」妻子哭着死死奪着那高揚的斧頭。
「這老天爺還讓人過不過了?前年,疫情加上病蟲害,咱們賠了血本。去年快成熟時,一場大風雨,又讓咱到手的錢飛了。今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了,這十幾萬斤梨卻無人問津。這讓人咋活呀!」老牛聲淚俱下,淚眼朦朧。
妻子摟着他早哭成了淚人。
老牛種了二十畝梨樹,梨個大皮薄核小汁甜,品相很好。可今年不知咋了?梨就是銷不動。
「真他媽的怪了,」老牛爆了句粗口。「這黃燦燦的酥梨往年可都是搶手貨啊!」
村裡有人說是山西梨和安徽碭山梨大批過來「擠壓」的;還有人說是今年經濟形勢好,各行各業疲軟,導致人們沒錢消費了。
梨銷不出,老牛和果農們都急得上火。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果農都銷售不暢,那些家有關係有「臉氣」的早早地都把梨處理掉了,而且價格還不菲。但那畢竟是極少數,剩下的都是像老牛一樣沒能耐沒關係的人。
牛家莊梨園內,不斷有三三兩兩的散客來購買,你一箱他兩箱的,但少有大車光顧。
今年酥梨豐收在望。那金黃色的果實猶如一顆顆璀璨的寶石,綴滿了樹梢。它們飽滿圓潤,散發出成熟季節特有的淡淡果香。
牛家莊的當家人——年輕支書小牛可無心欣賞這碩果纍纍的豐收果季。牛家莊千把畝梨園,幾百萬斤酥梨啊!年年到這個時候,都是最愁人的時候。樹上這麼多酥梨,那是幾百戶老百姓一年的期盼和希冀啊!萬一颳大風咋辦?這到手的收成不是要打水漂嗎?心悸脈亂的他憂心忡忡,緊蹙的眉凝成了疙瘩。
咋辦?往年他可沒少求爺爺告奶奶跑關係找門路,為酥梨銷售想辦法。但今年這嚴峻的經濟形勢,各部門也是捉襟見肘,舉步維艱啊!
看來靠關係和人情銷售,這條路註定是行不通了。今後必須得另闢蹊徑。再按傳統的銷售模式亦步亦趨,到頭來,只能是死路一條。
梨農們最開始是騎着自行車走村串巷賣梨的,但更多的時候都是跋涉幾十里拉着架子車到人多的城裡賣,一呆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風餐露宿,嘗盡了世間的辛酸和無奈。現在條件好了,有了機動和電動三輪車了,但要賣完一車梨也着實不易……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達」,咋變?那外地的梨能打進來,咱本地的梨咋就打不出去呢?難道咱的無公害綠色酥梨比他們差嗎?小牛書記陷入了沉思。
「牛書記,讓新聞媒體給咱們報道一下吧,'家醜』外揚一下,說不定還能收到奇效。」
「酒香也怕巷子深,咱村梨口感好品相正,我看就是欠吆喝。聽說抖音傳播速度快,咱何不耳一下,說不定能火。」
「牛書記,咱得找個飲料廠合作一下,搞一個'梨汁』加工項目,說不定能從根本上解決咱們的賣梨老大難問題。」
村民代表會上,大夥們七嘴八舌,氣氛熱烈,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小牛書記凝神傾聽,若有所思。
牛家莊賣梨的老百姓真難啊!小牛書記心裡暗暗發誓,這種局面一定得想法設法扭轉。
幾天後,一篇《牛家莊梨銷售不暢,梨農豐收苦愁眉》的通訊報道在當地媒體披露梨農銷售困境。
網絡抖音平台,牛家莊梨也迅速成了聚焦熱點。許多人慕名而來,牛家莊梨園迅疾成了炙熱的網紅打卡地。
一星期後,沉寂的牛家莊梨園沸騰了。
外地的,本地的,已有不少商販正在梨園和梨農洽談。
老牛的梨園,有個外地商販開着大車正候在梨園旁邊。看來他是相中了老牛梨園酥梨的品相。老牛扯着大嗓門熱情地招呼着商販,憨厚的笑聲中帶着幾分豪爽。
市、鎮兩級的幫扶人員和許多愛心人士也來了。梨園裡,卸梨的,裝梨的,人來人往,歡聲笑語,這笑聲如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久久蕩漾在梨農們的心田。
半個多月來,困擾在小牛書記心頭上的那片烏雲終於散了。看到這熱鬧的場景,他開心笑了。突然,他「啊」的一聲,好像想起了什麼,隨即火急火燎地向他的新能源車跑去。
能不急嗎?市里一家實力雄厚的飲料公司今天要和村里簽約合作生產「梨汁」項目。這可是一勞永逸解決梨農們後顧之憂的綠色深加工產業,耽誤了,他豈不成了牛家莊的罪人?
新能源車很輕捷,不一會兒,就風馳電掣般地消失在新修的鄉村公路中了……[1]
作者簡介
郭紅文,濟源市作協會員,濟源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會理事,《絲路都市文化匯》平台簽約作家,現就職於濟源市五龍口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