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楊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柏楊壩鎮①鎮名:柏楊壩鎮。②美稱:豆乾之鄉,當地特產柏楊豆乾,清康熙皇帝曾御賜「深山奇食金匾」,有上千年的歷史,因推制過程中不添加石膏,被稱為土家一絕。③區位:利川市區以北。④人口:62121人(2017年)。⑤特產:豆乾。柏楊壩鎮政府駐柏楊,面積579.93平方千米(2017年)。轄1個居委會、57個村委會:永興、穿山、響水、柏楊壩、大堰、桃子園、新民、一心、西坪、馬蹄水、雷家坪、雙梨、響灘、龍鳳、友好、欄堰、沿河、雙塘、齊躍、齊心、八台、瓦窯坪、鹿子坪、後河、龍興、龍河、龍關、龍門、龍山、龍豐、楊雲、木井、龍駒、高仰、水井、橫石、楊泗、柏林、高潮、大淌、龍塘、偏岩、羅圈、幺棚、紅岩、魚皮、見天、大水龍、豐莊、桂花、團園、鐘鼓、三路、九龍、兩匯、東升、東光、明光。[1]

中文名稱:柏楊壩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中國利川

下轄地區:永興、穿山、響水、柏楊壩等

政府駐地:柏楊壩鎮光明路28

電話區號:0718

郵政區碼:445400

地理位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

面 積:579.93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62121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騰龍洞、蘇馬盪、魚木寨、大水井、水杉王、龍船水鄉

機 場:恩施許家坪機場

火車站:利川站、恩施站、涼霧站、齊岳山站

車牌代碼:鄂Q

重要景點

利川大水井古建築群位於利川市柏楊鄉水井村

,南距利川市城區45公里,東北距重慶奉節港約130公里,利(川)—奉(節)公路繞經門前而過,交通便利。

大水井古建築是一座具有濃郁的土家民族特色古建築之明珠,也是長江中下游規模最大、保護較好、藝術價值較高的古建築。大水井由三大部分組成———李氏宗祠、李氏莊園與高仰台李蓋五住宅。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修建於清道光26年(1846年)。祠堂正面東側有水井一口,泉水甘冽,四季不枯,「大水井」由此得名。李氏宗祠前殿大門橫匾楷書「李氏宗祠」,宗祠主體三殿四廂,建築面積3800餘平方米。三大殿是教化族人、祭祀祖先,商討族務的活動中心。祠堂四周圍牆高聳,左、右、後三方為依山勢逐步升高的石牆堞垛,高6-7米,厚3米,總長為390米,全用麻條石砌成。東西側分別有「承恩門」和「望華門」供出入。

李氏莊園

坐落在李氏宗祠西南150米處,莊園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24個天井,174間房屋。朝門上仿石匾額乳白如玉,上書「青蓮美蔭」四個大字——主人攀護李白為祖先,顯現出李氏詩書傳家的理想。巧的是,沒用一顆鐵釘,全部採用的木骨架。建築風格為四合院式,整個建築錯落有致,畫棟雕梁,工藝精巧,莊園兩端設有「小姐樓」、「繡花樓」各一座,整個莊園富麗堂皇。

高仰台李蓋五住宅

李蓋五的高仰台住宅,取「高山仰止」之意,其建築特色不遜於李氏宗祠。

2002年,國務院將李氏宗祠、李氏莊園、李蓋五宅院三部分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對象。

沿革

鎮以駐地柏楊命名;後因與恩施白楊同音,更名為柏楊壩。1949年前屬四川省奉節縣柏楊區,1952年劃入湖北省利川縣。1953年為龍門區,1958年為柏楊公社,1960年為柏楊區,1975年為柏楊公社,1980年改名為柏楊壩公社。1984年改柏楊壩區。

1996年撤區改鎮,轄柏楊壩、響水、街道居民、西坪、一心、大堰、新民、馬蹄水、雷家坪、響灘、龍鳳、友好、雙梨、沿河、齊躍、雙塘、桂花、齊心、八台、後河、瓦窯坪、鹿子坪、龍興、龍關、龍門、龍河、龍豐、龍山、楊營、龍駒、木井、高仰、柏林、水井、橫石、楊泗、大淌、高潮、龍塘、偏岩、麼棚、羅圈、魚皮、桂花、豐莊、見天、大水龍、兩匯、三路、九龍、團圓、鐘鼓、穿山、桃子園、東升、明光56個行政村。

2004年,鎮政府駐柏楊,人口82142人,面積554平方千米,轄永興1個居委會和穿山、響水、柏楊壩、大堰、桃子園、新民、一心、西坪、馬蹄水、雷家坪、雙梨、響灘、龍鳳、友好、欄堰、沿河、雙塘、齊躍、齊心、八台、瓦窯坪、鹿子坪、後河、龍興、龍河、龍關、龍門、龍山、龍豐、楊雲、木井、龍駒、高仰、水井、橫石、楊泗、柏林、高潮、大淌、龍塘、偏岩、羅圈、幺棚、紅岩、魚皮、見天、大水龍、豐莊、桂花、團元、鐘鼓、三路、九龍、兩匯、東升、東光、明光57個行政村。

視頻

生態柏楊壩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