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柏溪潮糕」又叫「柏溪糕點」,漢族糕類美食,以四川宜賓柏溪鎮產的最為正宗。它歷史悠久,遐邇聞名。據說這東西還是市場競爭的產物。由於柏溪鎮地理環境優越,在清朝同治帝時便是水陸交通發達的碼頭,鎮上商店多,為了占領市場,贏得利潤,於是爭相改進糕點的生產技術。創新的結果便是有了這讓後人一飽口服的潮糕。
宜賓縣柏溪鎮「柏溪潮糕」是用綠豆澱粉製作的糖果食品。其形方正,上面有獨特的紋飾圖案。其色有洗沙的紫紅,再配以綠豆的瑩綠,兩色自然相映,令人悅目爽心;其味香甜獨特,鬆軟化渣。柏溪潮糕早在清同治年間,便由柏溪鎮「集義」糖果鋪的謝德芳與當地中醫食品名士研製而成,新品問世,受到各界人士讚揚。


目錄

歷史文化

宜賓縣的柏溪潮糕,歷史悠久,遐邇聞名,據說其還是市場競爭的產物。由於柏溪鎮地理環境優越,在清朝同治帝時便是水陸交通發達的碼頭,鎮上商店多,為了占領市場,贏得利潤,於是爭相改進糕點的生產技術。集義糖果鋪的謝德芳根據自己平時研究食品的經驗,與當地中醫食品名士共同研製而成了柏溪潮糕。謝德芳不知道會兩百年後的今天,柏溪潮糕已是家喻戶曉、成了饋贈親友的佳品。潮糕是用綠豆澱粉製作的糧果食品,其形方正,上面有獨特的紋飾,洗沙的紫紅再配以綠豆的瑩綠,兩色自然相映,令人悅目賞心。[1]


做法

柏溪潮糕的原料:綠豆白糖花生油、洗沙和玫瑰糖。
做法:1、用上乘綠豆,經過泡、淘、沖、洗、去殼後粉碎為豆面子。再將不帶露水的新鮮玫瑰切成細絲後拌入白糖用人力揉勻後做成玫瑰糖,將玫瑰糖放入瓷罐里封閉存放一段時間等玫瑰香味與糖合為一體後再使用。
2、把一定量的綠豆面、白糖、熟花油加一定量的水放入鐵鍋里炒做洗沙。炒洗沙火候是關鍵,先用大火再用中火最後用小火。待到鍋里的沙炒老亮油後起鍋。
3、把定量綠豆粉、熟花生油、白糖、水混合後揉勻填裝在早已刷上熟花生油的潮糕模子上,做潮糕的模子是活頁的,由兩面合成,每一塊上,有許多的小潮糕的格子,一面平整,一面有圖案,在兩片模子裡填裝好料後,把炒好的洗沙與玫瑰糖調配好放在模子中間做心子,壓緊削平後抖出壓好的潮糕,將它們放入蒸籠內用大火蒸熟後,再揭開蒸籠蓋冷卻收汗。
4、把收汗後的潮糕放到白糖里滾一下。為了方便攜帶,工人師傅把它們碼齊後平整的放在印刷精美的紙盒子裡,即可上市出售[2]



參考文獻

  1. 柏溪潮糕,好廚網
  2. 柏溪潮糕,香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