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飯花(劉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染飯花》是中國當代作家劉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染飯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1000多年前詩人杜牧留給我們的詩句。這絕唱一般的詩句穿越千年時空,彌久歷新,輕輕順口吟誦,仿佛是自己親手寫下的那般親切。每逢清明時節,我便禁不住輕輕吟唱起這夢一樣的句子,腦海里就油然地浮現出故鄉田野上那一蓬蓬開着淺白色的、細碎的、清香撲鼻的染飯花來。
染飯花,別名:皺葉醉魚草,屬灌木,花樹不高,樹枝細而脆,花瓣細碎清香、呈淺白色,生長在雲貴高原的山野林地、山坡、乾旱溝谷灌木叢中。在我的故鄉貴州盤縣每年的二三月里,草長鶯飛,田坎上、地埂邊、山谷里的染飯花便競相綻放,清幽醉人的暗香浮動、瀰漫在起伏有致的田野上。在故鄉,清明節除了上墳掛青、祭奠逝去的故人之外,便是採摘染飯花回家烹製黃飯。
臨近清明,在我們出門討豬草或放牧、打柴禾時,母親便不忘叮囑我們回家時順便采一些染飯花回來。我們小小的身影便歡天喜地活躍在廣闊的田野里,四下里尋找染飯花。有時幾個夥伴同時尋覓到一蓬生長地埂上的染飯花,便爭相着採摘,個頭矮小夠不到花枝的,急得哇哇大哭甚而破口大罵,弄得大夥面面相覷,情形似乎顯得有些劍拔弩張。但當夕陽歸隱,牛羊迴圈的傍晚時分,每個夥伴的竹簍里盛滿的是一束束鮮艷、散發着縷縷清香的染飯花。天地無言,山水有情,緘默的田野像母親一樣總會一一滿足每個孩子的欲望。直到許多年後,你一步步遠離稼牆、背棄田野遠足他鄉之時,她那無言的愛和默默的饋贈讓你在異鄉某個落雨的黃昏抑或陽光映照的清晨,痛苦地將她思念。此時,孤獨也成享受。
詩人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回不去的故鄉。
染飯花採摘回來之後,母親便將它攤開在陽光下晾曬,曬過一個日頭之後,便束起來放置於乾燥的壁板上。驚蟄過後便是春分,春分一到,清明便迢遙而至了。清明的頭一天晚上,母親便將染飯花取下來放進沸水裡煮,像熬製中藥一樣,煮出了一盆盆滿蕩蕩的金黃色的橙汁似的黃湯,再將一粒粒晶瑩剔透、潔白飽滿的糯米傾倒進黃湯里浸泡。第二天將糯米撈出來濾干,用木甑來蒸,半小時之後,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伴隨着醇厚的糯米香便在整個屋子裡瀰漫、氤氳開來。心急的我忍不住伸手去揭蓋子,「啪」的一聲,母親揚手將我的小手從甑蓋邊沿盪開,「急什麼?揭開花香便沒了。」我便硬忍着,時日漫漫,歲月悠悠,索性出門去玩耍一陣吧。
終於開飯了。一碗油亮亮的風肉,一鍋燉土雞,一盤油煎的黃生生的豆腐,一碟脆香的土豆片,一木甑金黃色的糯米飯,這便是我們清明時節的飯菜。花香清幽,糯香醇厚,世間的再美味的佳肴也不過如此!
午飯過後,父親便帶着我們用竹籮提着三碗黃飯、一塊刀頭肉、兩隻雞大腿,一瓶酒,扛着一掛掛系在竹枝上的紙錢,到墳塋去掛青。掛到最後一座墳墓時,我一邊磕頭一邊想着儀式結束後的野炊。掛青完畢,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地坐在墳塋前的草地上,篝火升起來了,晚風拂過,春暖花開。大人們一邊喝酒一邊擺古,一遍遍講述着遠逝的親人們那些遙遠的故事。我無心聽故事,急不可耐將一碗碗黃飯狼吞虎咽風捲殘雲,一掃而光。父親伸手過來,高高地揚起,我趕緊將頭扭向一邊,父親卻用手從我的嘴角處拈下一粒黃澄澄的飯粒來。
離開故鄉二十餘年了,童年的時光業已夢一般遠去,往事如昨。每年清明時節,在遠離故土的異地他鄉,我便想起了那開滿淺白色染飯花的無邊的田野,想起田野上睽違多年的村莊、以及村莊裡那些夠不到花枝便哇哇大哭的夥伴;我愈加想念我那遠在鄉下的母親,想念母親做的金色的黃飯。前年父親去世後,我們將他安葬在村後曾經開滿染飯花的山坳里;母親業已老了,搬離了村莊,一個人滿頭銀髮、行邁遲遲地生活在小鎮上。村莊,我是早已回不去了,母親也不再做那金燦燦的黃飯。[1]
作者簡介
劉濤:曾用名文刀、劉禮由,上世紀70年代生於貴州盤縣(現盤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