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柘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柘樹是桑科、柘屬多種植物柘、構棘及柘藤的統稱。喬木或小喬木,或為攀援藤狀灌木,有乳液,葉互生,全緣;側生。花雌雄異株,均為具苞片的球形頭狀花序,苞片錐形,披針形,至盾形,附着於花被片上,通常在頭狀長序基部,有許多不孕苞片,覆瓦狀排列;雄花:雄蕊與花被片同數,芽時直立,退化雌蕊錐形或無;雌花,無梗,花被片肉質,盾形,頂部厚,分離或下部合生,花柱短,聚花果肉質;小核果卵圓形,果皮殼質,為肉質花被片包圍。

分布於大洋州至亞洲。分布於西南部至東南與海南島,一種北達華北。

莖皮纖維可以造紙;木材或作黃色染料;葉可以養蠶;有些種類的聚合果,成熟時供生食或釀酒。

形態特徵

柘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7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略具棱,有棘刺,刺長5-20毫米;冬芽赤褐色。葉卵形或菱狀卵形,偶為三裂,長5-14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表面深綠色,背面綠白色,無毛或被柔毛,側脈4-6對;葉柄長1-2厘米,被微柔毛。[1][2]

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具短總花梗;雄花序直徑0.5厘米,雄花有苞片2枚,附着於花被片上,花被片4,肉質,先端肥厚,內卷,內面有黃色腺體2個,雄蕊4,與花被片對生,花絲在花芽時直立,退化雌蕊錐形;雌花序直徑1-1.5厘米,花被片與雄花同數,花被片先端盾形,內卷,內面下部有2黃色腺體,子房埋於花被片下部。聚花果近球形,直徑約2.5厘米,肉質,成熟時桔紅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主要價值

飼用:嫩葉可以養幼蠶(中國四川農村均以嫩葉養幼蠶,老蠶食用柘樹老葉,吐絲光澤不美觀)。

食用:果可生食或釀酒。

經濟:柘樹經濟用途廣泛,莖皮纖維可以造紙。 除藥用和作綠化用樹種外,其木材細緻,光滑沉重,材質堅硬,抗壓強度大,抗腐性、耐磨性高。柘樹心材為黃色,邊材白色、淺黃褐色,生長過程中易中空,加之生長較慢,常為灌木狀,不易成材,較大規格上等柘材較少。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廣泛用於犁、耙、手柄、木盆、桶等農具、生活用具,是製作高級家具、雕件工藝品珍貴材料,並具較高利用、收藏價值。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500(-2200)米,陽光充足的山地或林緣。柘樹喜光,耐蔭,耐寒,耐乾旱瘠薄,適生性強。生於林中、崗丘、荒山荒地、埂堤邊坡及四旁,是灌木植被中優勢樹種。土壤條件好的地方植株,葉形較大;土壤瘠薄地方的植株,葉形相對較小。

分布範圍

中國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及華北等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朝鮮也有分布。日本有栽培。

栽培技術

造林地選擇:即選擇空地植苗造林。柘樹適應性較強,作為造林培育,應按適地適樹原則,選擇當地低山、丘陵崗地、陽坡地段。所選地塊土壤條件要好,便於撫育管理。還可利用現有林分空間條件,選擇林中隙地造林,如針葉林中較大空地,以充分利用森林小氣候,促進幼樹生長,也便於管理。[3]

細緻整地:一是做好造林地清理,清除空地中雜灌,便於整地栽植和幼樹撫育管理;二是深翻鬆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根據空地面積大小,進行全墾或穴狀整地,儘可能提前1-3個月整地,以蓄水保墒。

栽植:春季土壤解凍後,可用柘樹播種苗或扦插苗造林,也可採挖幼樹栽植。植苗方式可以孤植、小面積造林、林間隙地補植,但隙地補植應具備一定空間條件,以防形成林中下木。栽植中要做好苗根部保濕防護。多株造林株距不低於3m。

撫育管理

鬆土除草:柘樹生長旺盛期和入秋前,對選定的單株目標樹、小片目標林或新造幼林適時鬆土除草,除去林內和植株周邊雜草、灌叢。鬆土深度應適當,不傷根。

施肥:在山地條件下,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養分狀況,促進林木生長。可結合整地加施適量有機肥。生長期,根據植株大小,每株穴施尿素0.2-1千克。草灌較多時,可在樹體周邊進行埋青施肥。干形優良,處於較差立地的目標樹可以滴灌施肥。

修枝:柘樹灌木較多,喬木主幹不高,是難以獲得較多用材原因之一。喬木型樹冠常近似心型或傘型,合理修枝,可以改善干形、冠形,促進培育喬木型植株,提高木材質量。幼樹幼枝生長快,可通過修剪輔助確定主莖。喬木植株,修除冠下部分枝,有目的培養上部生長枝。修枝時不留樁,避免切口處樹皮撕裂。修枝應強度適當,確保冠層一定營養面積。

扶枝:對無培育前途單株,通過採伐根櫱、截干萌櫱措施,促發新芽生枝。萌發幼條生長快,為增強幹性,提高主幹莖高,可用繩、木杆對目標枝拉直扶撐,促進頂端生長優勢,加快形成喬木主幹。

病蟲防治

柘樹幹部易受危害,形成中空缺陷。主要病蟲害有桑天牛、葉蟬、花葉病、葉枯病等,可通過敵敵畏乳劑、吡蟲啉等藥劑稀釋液噴灑和木質部注藥、修除病蟲枝、塗白等方式防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