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霍頓·庫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查爾斯·霍頓·庫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 1864.08.17-1929.05.07,美國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美國傳播學研究的先驅。他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市,因患癌症逝世。
人物簡介
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是美國早期著名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也是美國傳播學研究的鼻祖。1887年獲密歇根大學學士學位,1894年獲該校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密歇根大學執教。曾任美國社會學會主席。庫利理論研究的重點是探討個人如何社會化,並貫穿於他的三部極具分量的著作——《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1902)、《社會組織》(1909)和《社會過程》(1918)之中。
個人履歷
他在家中的六個子女中排行第四,屬公理教會家庭,原居紐約州西部。就在他出生的這一年,他父親就任密西根最高法院法官,從此展開了璀璨的法律生涯。他父親心懷壯志、感情豐富、充滿幹勁,從一個貧困的鄉村背景一路攀升到這一行的頂尖職位。他與其父性情完全不同,天生羞怯,不愛交際,他很早就發現自己與父親的飛黃騰達不相為謀。他八歲至二十歲之間,健康狀況極差。由於長期便秘、口吃、害羞,他飽受折磨,從而憤世嫉俗,鬱鬱寡歡地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
人物生平
由於健康不佳,他費了七年才完成密西根大學學士學位。他的雙親經濟寬裕,讓他得以在美國全境和歐洲長途旅行,到 1890 年他獲得工程學學士學位時,庫利已經做過好幾份工作,先後任職於「州際商業委員會」和政府的人口普查局,擔任統計員。儘管如此,年屆二十六的他對未來仍無明確計劃。
1890 年,他進入密西根大學主修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1894 年他以論文《交通理論》(The Theory of Transportation, 1894)完成經濟學和社會學博士學位,並在密西根大學度過其學術生涯。1892 年在密西根大學任政治經濟學講師,1899 年他成為社會學的助理教授,1907 年獲得教授職位,1918 年被選為美國社會學會主席,該學會是他在 1905 年幫助建立的。
由於庫利很少做定量操作,因此如同 W.詹姆斯是理論心理學家一樣,他一般被歸為理論社會學家。隨着定量運動的普及,庫利的觀點進入了被忽視的時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他的自我觀點,由於他強調原始團體的重要性,由於他對社會過程和制度分析的評論,他的著作又開始為人們所引述。
庫利對於自我的觀念有重要的貢獻。他認為心智不但不是像笛卡兒所認為的超然於外在的世界,反倒是個人與世界互動的產物。
他以「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1902)來形容自我是與別人面對面互動的產物。別人好像一面鏡子。我的自我意識是我從別人的心裡看到別人怎麼看的我。鏡像自我有三方面的要素:
我以為別人看到我什麼。這並不一定就是別人真的看到我這些什麼,而是我以為他看到的。
我以為別人看到我的這些什麼後會有什麼想法。這也並不真的就是別人有的想法,而是我以為他有的想法。
我對我以為的別人的想法有什麼想法。
在他看來,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
他的「鏡像自我」表明,我們形成其他人在我們身上所看到的形象,就像我們在鏡子看自己一樣。他曾承認,「鏡像自我」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詹姆斯論社會自我的觀點(「有多少人認識他,這個人就有多少個自我」),也可追溯到 J.鮑德溫的自我觀點,鮑德溫認為自我是作為社會相互作用的產物而發展的。近年來,隨着人們對自我這一課題重新恢復興趣,特別是對團體行為的廣泛研究,庫利的著作又一次為人們所關注。
他的另外兩個重要概念是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他從社會學角度將小團體劃分為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 1909)與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初級團體的特徵有以下四點:
團體成員間有感情存在,不是藉以達到其他目標的手段;
成員交往是長期與全面的;
成員是獨特的,不可取代的;
成員間彼此深入了解。
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的差別在於前者規模較小,最主要的特徵是具有「親密合作與面對面的溝通關係」;而次級團體則規模較大,並且「分工互賴,以非情感的依賴相結合」,有明顯的階層。例如家庭、朋友、私黨等屬於初級團體,而公司,軍隊,政府機構,學校等則為次級團體。
主要思想
鏡中我理論
(The Looking Glass Self)
庫利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 認識是其他人關於自己看法的反映。人們總是在想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觀念。「一個人對於自我有了某種明確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種想法——湧現在自己心中,一個人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思想的、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這種類型的社會我可以稱作u2018反射的自我u2019或曰u2018鏡中我u2019。」
庫利提出「鏡中我」的概念,用以強調個人與社會之間有機的和穩定的聯繫。他認為問題不在於承認個人或社會哪一個處在優勢,而是要考慮個人如何存在於群體之中,以及群體如何存在於個人之中。與他的群體論相一致,他假定:「一個單獨的個體是未曾經驗過的抽象;同樣,一個社會,當被視為與個體分離的事物時也是如此。真實的是,人的生活可以從個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從社會的,即總的方面去考察。」他的這種認識與極端原子論的個人主義相對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滲透作為社會學研究的特徵。
初級群體
庫利在1909年出版的著作《社會組織》中,提出了初級群體(primary group)的概念,又被稱為「首屬群體」。是指成員間面對面的交往與合作的群體是一個直接的、自然的關係世界。初級群體是人性形成與發展的土壤。在初級群體中,個人情感「將獲得共鳴而被社會化,並且受共同精神的約束。個人可能雄心勃勃,但他的志向的主要目標是和其他人的思想相一致的。」初級群體是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的重要基礎。在初級群體中,人際關係是友誼關係而不是利益關係。他說:「在初級群體中,人性逐漸產生。人性不是生來就有的,人只有通過交往才能得到人性,而人性又可以在孤立中失去。」他認為,一般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其中的某種資源,只有在初級群體的人際交往中才不存在這種功利性。個體成功、社會統一、自由等一些和諧社會所必不可少的思想,以及忠誠、真理、服務、友善、合法等和諧社會的優良品質也只有在初級群體中才能形成。
代表作品
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1902
社會組織:1909
社會過程:19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