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州羅池廟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州羅池廟碑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柳州羅池廟碑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作者: 韓愈

作品出處: 《韓愈全集》

柳州羅池廟碑》是唐代文學韓愈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對柳侯柳州實政、柳民之言的描寫明說柳侯生能澤其民,死能變為神。暗言柳侯大材不為世用,替死者發泄不平。全文意韻沉鬱,情韻不匱,結構層見疊出,邏輯清晰。[1]

作品原文

柳州羅池廟碑

羅池廟者,故刺史柳侯廟也。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三年,民各自矜奮,日:"茲土雖遠京師,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則非人。"於是老少相教語,莫背侯令。凡有所為,於其鄉間,及於其家,皆日:"吾侯聞之,得無不可於意否?"莫不付度而後從事。凡令之期,民勤趨之,無有後先,必以其時。於是民業有經,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園潔惰,豬牛鴨雞,肥大蕃息;子嚴父詔,婦順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條法;出相弟長,入相慈孝。

步時民貧,以男女相質,久不得贖,盡沒為隸。我侯之至,按國之故,以傭除本,悉奪歸之。大修孔子廟,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柳民既皆悅喜。嘗與其部將魏感、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日:"吾棄於時,而寄於此,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後三年,為廟祀我。"及期而死。

三年孟秋辛卯,侯降於州之後堂,歐陽翼等見而拜之。其夕夢翼而告日:"館我於羅池。"其月景辰廟成,大祭。過客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廟門即死。

明年春,魏忠、歐陽翼使謝寧來京師,請書其事於石。余謂柳侯,生能澤其民,死能驚動福禍之,以食其土,可謂靈也已。作迎享送神詩,遺柳民,俾歌以祀焉,而並刻之。

柳侯,河東人,諱宗元,字子厚。賢而有文章,嘗位於朝光顯矣。已而擯不用。其辭曰:

荔子丹兮蕉黃,雜餚蔬兮進侯堂。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

侯乘駒兮人廟,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鵝之山兮柳之水,桂樹團團兮白石齒齒。侯朝出遊兮暮來歸,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北方之人兮,為侯是非。千秋萬歲兮,侯無我違。福我兮壽我,驅厲鬼兮山之左。下無苦濕兮,高無干秔。穩充羨兮,蛇蛟結蟠。我民報事兮,無怠其始,自今兮欽於世世。

白話譯文

羅池廟,就是祭祀已經過世的柳州刺史柳宗元的地方。柳侯做柳州刺史的時候,不輕視那個地方的百姓,用禮教法度去教育改變他們,經過三年,百姓各自勤奮努力,說:"我們這個地方雖然遠離京城,但我們也是天子的子民,現在上天給派來仁愛的柳侯,如果還不順從教化,我們就不是人。"於是老人孩子互相教學漢話,不違背柳刺史的政令。凡是要做什麼事,從他們的鄉里劉他們各家各戶,都說:"我們的刺史聽到了,會不會心裡滿意呢?"沒有不揣測之後才去做。凡是政令規定的期限,老百姓都努力趕着去實現,不分先後,一定按他的時限。於是老百姓已經得到治理,公家的賦稅也沒有虧欠,逃亡流竄的人也紛紛回來,樂於生活發生了許多變化。居住有了新房子,代步的有新船,池塘園林清潔整齊,豬牛鴨雞長得肥壯繁殖增多;兒子遵守父親的教訓,妻子順從丈夫的意志,嫁女娶親喪葬,各有規矩禮法;在外面互相間仁愛,在家裡互相間父慈子孝。

他初到的時候老百姓很貧窮,常有子女做為抵押去借貸,到時候不能夠贖取,就要被沒收為家奴。柳侯到來後,按照國家的老規矩,用幫工來抵借債,全部爭取回到自己家。又興修孔予廟,城裡城外小巷大街,都加以治理修築使得端端正正。又栽種了許多好樹,柳州的百姓都非常高興。一次他曾經與他的部屬魏忠、謝寧、歐陽翼在驛亭飲酒,對他們說:"我被時代拋棄,寄身在這裡,和你們交好。明年我就要死去,死後會成為神。三年之後,建座廟宇祭祀我。"到第二年真的死了。

過了三年的七月辛卯日,柳侯降臨在州府的後堂,歐陽翼等人看到他就跪拜。這天晚上託夢給歐陽翼說:"在羅池旁邊給我建廟宇。"這個月的吉日良辰廟建成,舉行隆重的祭祀。路過此地的客人李儀喝醉了酒,在廟上有輕視侮辱舉動,立刻得了病,扶出廟門外就馬上死了。

第二年春天,魏忠、歐翼派謝寧來京城,請求我寫出柳侯的事跡刻在廟碑石上。我說柳侯,活着能給老百姓恩惠,死後還能降福消災,來保桔那個地方,可以稱做神靈了。我作了一篇迎享送神詩,送給柳州的人民,使他們歌吟來祭祀柳侯,並且刻在廟碑石上。

柳君,河東人,名宗元,字子厚。賢明能寫文章,曾經在朝做官光輝顯耀。不久遭到摒棄不任用。碑辭說:

荔枝紅啊香蕉黃,和蔬菜一同啊送進君的廟堂。君的船啊插着兩邊旗幟,渡到中流啊,迎着風在停泊等待。君不見降臨啊,不知道我的悲傷。君乘坐駿馬啊進入了廟堂,安慰我們百姓啊,不皺眉頭展笑顏。我們的山啊柳州的水,桂樹聚集啊白石頭整齊。君早上出遊啊到晚歸來,春天與猿歌吟啊,秋天與白鶴齊飛。北方的人啊,對君說短道長。千秋萬歲啊,不要與我遠離。賜福給我啊賜壽給我,驅逐惡鬼啊在山的左邊。平地沒有水淹的苦楚啊,高山沒有稻子枯竭。稻子可以當做羨餘啊,蛇和蛟盤曲而伏。我們百姓向君報告事情啊,像過去一樣不懈怠,從今往後啊世世代代敬仰。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文非銘羅池神之文,而是吊柳宗元之篇。先追敘柳侯柳州實政,再記柳民口述,表明柳侯生能澤其民,死能變為神。作者繼承孔子宗旨,不語怪神,反對迷信,而為文稱頌神靈者,是痛惜柳侯大材不為世用,替死者發泄不平而已。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全文意韻沉鬱,情韻不匱,是文章第一妙境,與韓文雄奇渾厚風格略異;而其迎送神詩,又和屈原風格相近,足見作者取精用宏、不主一格的文風。

同時此文也有幾點巧妙之處,其一文風奇,以宗元文風寫宗元之事。韓愈這篇文章在風格上完全模仿宗元的文風,如同他為孟郊樊紹述等人所作的墓志銘那樣,用其人文風寫其人之事,讀之令人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而且體現出作者"既陶鑄古人。又陶鑄今人,取他人之長,成一家之言"的"取精用宏"作風。

二是評論巧,極力抒發對宗元"不為世用"的不平。作者在文章中用宗元在南方"生能澤其民,死能驚動福禍以食其土","柳民皆悅喜"等語。與"北方之人,為侯是非"相對照,既表達了作者的感慨,又抨擊了中唐的腐敗政治,可謂借物抒懷、寓意深刻。

三是敘述妙,文章層見疊出,邏輯清晰。如文中為宗元立廟的敘述,先借宗元之口說出"明年吾將死,死後為神,後三年為廟祀我"作為輔墊;接着用宗元神靈顯聖,託夢部屬,使立廟成行;然後在廟成大祭時,以過客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即死,表明宗元"生能澤其民,死能驚動福禍以食其土"的靈氣,給人以順理成章之感。

名家點評

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此文情韻不匱,聲調鏘鏗,乃文章第一妙境。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聲,聲亦足以引文。循環復發,油然不能自已,庶可漸入佳境。"

清代林紓《韓柳文研究法》:"此文文幽峭頗近柳州,如'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則非選人'此三語,純乎柳州矣。"

參考來源

  1. 柳州羅池廟碑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