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百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百新
柳百新
出生 (1935-06-10) 1935年6月10日(88歲)
國籍 中國
籍貫 江蘇武進
民族
母校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職業 材料科學家
研究領域
載能離子束與材料的作用及改性、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領域的研究

柳百新[1]

材料科學家。1935年6月10日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武進。196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在載能離子束與材料的作用及改性、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領域從事研究工作。

教育背景

1955-1961年,在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工作經歷

  • 1961年~至今, 任清華大學副教授、;
  • 1963年,柳百新和同學了6年的倪蕙苓組織了自己的家。
  • 1969年,被派到江西鯉魚洲農場去接受「再教育」;同年底被調回清華大學從事核能研究。
  • 1978年,柳百新回到工程物理系做教學和研究工作。
  • 1981~1982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 1984年,當選為國際玻姆物理學會科學委員。
  • 1988~1989年,任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特別成員。
  • 1992~1995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學科評審組成員。
  • 1994年至今,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 1999年至今,任國家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學科評審組成員。
  •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2年至今, 任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評審組成員。
  • 2002年至今,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學科評審組成員。

研究方向

長期在載能離子束與材料的作用及改性、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領域從事研究工作。以金屬多層膜離子束混合為實驗手段研究亞穩合金相的形成與相變,提出二元金屬系統中非晶態合金形成的經驗模型,建立相應的熱力學模型,提出從原子互作用勢計算玻璃形成能力,並從第一性原理計算亞穩合金相的穩定性。提出用離子束輻照研究非晶態合金相變臨界現象的思想,發現固體薄膜中分形生長的新現象。在氮離子注入研究中,闡明了金屬氮化物形成的熱力學和生長動力學規律,發展出強流金屬離子注入在硅表面合成金屬硅化物的新技術。用實驗論證了生成熱為正的系統中,多層膜中的界面能有可能驅動固態非晶化反應,提出相應的理論判據,並用分子動力學模擬揭示了界面反應的原子運動機制。

主要獎項[2]

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500多篇,包括發表在Advances in Physics, Physics Report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ports 等期刊上的7篇綜述性論文。

時間 獎項
1993年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3年 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凝聚態)物理獎
1995年 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1997年 北京市科技進步(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1997年 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榮譽證書
1999年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參考資料

  1. 柳百新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
  2. 柳百新 清華大學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