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禹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禹錫,字玄圭,大名人。北宋大臣。出身晉邸,宋太宗繼位後得受重用,歷供奉官、翰林副使、如京使、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南院使等職,連知滄州、潞州、涇州、陝州、貝州等地。死後獲贈太尉。

基本信息

姓名    柴禹錫  
生卒    不詳      
字號    字玄圭      
民族    漢族      
官職    歷供奉官、翰林副使、如京使、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南院使  
追贈    太尉     
出生地   大名
所處時代   北宋  
主要成就   北宋大臣    

人物生平

柴禹錫少年時,有客人見到他說:「你資質不凡,如果學習經術,必將位至將相。」柴禹錫從此留心治學。當時宋太宗趙光義仍是晉王,柴禹錫因為善於應對,得以在晉邸供職。[1]

太平興國初年,太宗授柴禹錫為供奉官。

太平興國三年,改為翰林副使,升任如京使,並掌翰林司事。

柴禹錫每次夜晚值班,太宗因他是晉邸舊僚,經常召見詢問宮外的事務。後升為宣徽北院使,在寶積坊賞賜住宅。又因誣陷秦王趙廷美一事,得以擢升為樞密副使。過了一年,再轉任宣徽南院使。柴禹錫任官已久,更加勤勉。

雍熙年間,商議擴建宮城。柴禹錫有別墅在規劃地域內,請求交換官邸,太宗因此輕視他。他又與宰相宋琪交好。適逢廣州徐休復密奏轉運使王延范不合法度的情形,而且說他攀附大臣,無人敢動搖。太宗因此詢問宋琪、柴禹錫:「王延范是什麼樣的人?」宋琪的妻子與王延范是遠親,所以他極力陳說王延范忠誠勤勉,柴禹錫也在一旁幫着說話。太宗認為他們結黨包庇,更加不悅。柴禹錫又為宋琪請求故相盧多遜的舊宅,太宗愈加惱怒,於是以「詼諧」為名罷免宋琪,並下詔切責柴禹錫,命他以驍衛大將軍出知滄州。

柴禹錫在滄州任上勤於治理,所轄百姓到濱州列舉情況上報。改任涪州觀察使,移任澶、鎮二州駐泊部署。不久改知潞州,州內百姓請求延留柴禹錫三年,太宗下詔褒獎他。後來,移知永興軍,被召回朝廷,升任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2]

至道初年,授鎮寧軍節度使、知涇州。入朝拜謝之日,太宗對他說:「從宣徽院免職的人不過授防禦使罷了,現在賜你旌節,加兼重鎮,可謂優待了。」柴禹錫聞言,流淚哽咽。

咸平年間,調知貝州。當年,遼國軍隊突然來到城下,柴禹錫在城內嚴密守備,遼軍不久退去。第二年,移知陝州。

景德初年,柴禹錫的孫子柴宗慶娶宋太宗第四女魯國長公主,成為駙馬,「升其行為禹錫子」。宋真宗於是召柴禹錫回朝,讓公主到他的住宅拜見,行舅姑之禮。柴禹錫堅持推辭,不被允許。

之後,柴禹錫返回軍鎮,不久後便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被贈官太尉。[3]

人物軼事

  • 太宗以柴禹錫、趙鎔皆晉邸故吏,頗親任之。後禹錫、鎔告秦王廷美陰謀,事連宰相盧多遜。趙普與多遜有積怨,上章乞備樞軸以糾奸變。廷美謫房州,多遜謫崖州;擢禹錫樞密副使,鎔知樞密院。禹錫、鎔益散遣吏卒於國門內外偵事。吏卒有醉酒與鬻書人韓玉鬥毆不勝者,又誣玉有指斥語。禹錫、鎔以聞,玉伏法。太宗尋知其冤,遂疎禹錫、鎔,不覆信用,無幾,皆罷。廷美以太平興國七年五月遷房陵,九年正月卒。前詔以是年十一月有事於泰山。五月,迅雷中烈火作,焚乾元文明二殿,罷封泰山。柴禹錫病狂易,趙普亦被重疾,委吏甄潛禱於終南上清宮。天神降語云:「普坐冤累耳。」廷美自真宗咸平二年,方自房陵歸葬汝州梁縣新豐鄉。前已追復涪王,諡曰悼。仁宗即位,贈太師尚書令,並出國史。[4]

史書記載

  • 《宋史·卷二百六十八·列傳第二十七》

參考資料

  1. 《宋史·柴禹錫傳》:柴禹錫,字玄圭,大名人。少時,有客見之曰:「子質不凡,若輔以經術,必致將相。」禹錫由是留心問學。時太宗居晉邸,以善應對,獲給事焉。
  2. 《宋史·柴禹錫傳》:在任勤於政治,部民詣濱州列狀以聞。改涪州觀察使,徙澶、鎮二州駐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載,詔獎之。徙知永興軍府,再召為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
  3. 《宋史·柴禹錫傳》:頃之,還鎮。未幾,卒,年六十二,贈太尉。
  4.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