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胡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胡,中藥名。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昇陽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1]

入藥部位

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

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歸經

歸肝、膽、肺經。

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昇陽舉陷,退熱截瘧。[2]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3]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柴胡其性升散,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炮製方法

  • ①柴胡:除去雜質和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 ②醋柴胡:取淨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 ③鱉血柴胡:取淨柴胡片,用鱉血及適量清水拌勻,稍悶,待汁液被吸盡後,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柴胡片每100kg,用鱉血12.5kg。

生理特性

柴胡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其生長於沙質草原、沙丘草甸及陽坡疏林下。

產地

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 ①《滇南本草》:「傷寒發汗用柴胡,至四日後方可用:若用在先,陽症引入陰經,當忌用。」
  • ②《本經逢原》:「柴胡,小兒五疳羸熱,諸瘧寒熱,咸宜用之。痘疹見點後有寒熱,或脅下疼熱,於透表藥內用之,不使熱留少陽經中,則將來無咬牙之患。」

視頻

一天一味中草藥—柴胡

參考文獻

  1. 柴胡 中藥查詢,2011-12-20
  2. 柴胡 39藥品通,2011-12-20
  3. 柴胡 中醫世家,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