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木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柿木皮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007115&sid=5232014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柿木皮 漢語拼音:Shì Mù Pí |
柿木皮,中藥名。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kakiThunb.的樹皮。分布於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效。用於下血,湯火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柿木皮
拼音名:Shì Mù P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樹皮。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剝取樹皮,曬乾。
生境分布
多為栽培種。分布於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等地。
原形態
落葉大喬木,高達14m。樹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長方塊狀開裂;枝開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8-20mm;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8cm,寬2.8-9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主脈生柔毛,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沿脈密被褐色絨毛。花雜性,雄花成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總花梗長約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狀,4裂,內面有毛;花冠黃白色,鐘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兩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離。漿果形狀種種,多為卵圓球形,直徑3.5-8cm,橙黃色或鮮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褐色,橢圓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性味
澀;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主下血;;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5-6g。外用:適量,燒灰,調敷。[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