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棲霞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棲霞山 原圖鏈接 搜狐網

棲霞山位於南京市棲霞區,又名攝山,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棲霞山素有「六朝勝跡」之稱,在明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歷史古蹟遺址80多處,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公元1634年,明代傑出畫家張宏所繪《棲霞山圖》描繪了明朝時期南京近郊的棲霞山風貌。千年古剎、佛學「三論宗」祖庭、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古棲霞寺就座落在棲霞山西麓。棲霞山有三峰,主峰鳳翔峰海拔286米;東北有龍山;西北有虎山。棲霞山的地學內涵極為豐富,古生物化石眾多,是許多地學名稱的命名地,被專家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地學教科書」。


中文名稱 棲霞山 外文名稱 Qixia Mountain 地理位置 南京市棲霞區 氣候類型 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27平方公里 開放時間 7:00至17:3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淡季20元/人,旺季40元/人,晨練免費
著名景點 棲霞寺、舍利塔、千佛岩、紗帽峰、碧雲亭、明鏡湖、小營盤遺址、天開岩 最高峰海拔 286米(鳳翔峰) 南北長度 9公里 所屬國家 中國
建議遊玩時長 4-5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春秋兩季最佳 所屬城市 南京

位置境域

棲霞山位於南京市棲霞區中北部,棲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撥286米,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是龍山;西北一山是虎山,總占地面積1019公頃。地理坐標為北緯32°,東經119°附近。[1]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棲霞山是茅山楔入南京地區之北支,全山峰巒疊嶂。棲霞山山體自南而北由三條山嶺組成,南為景致崗,中為千佛嶺,北由黑石石當、平山頭、三茅峰組成。棲霞山面積約4平方公里,山體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等組成,北麓由帶狀花崗岩分布。

棲霞山由三山二澗組成。中峰(即主峰)最高,呈圓錐形,海拔284.7米,稱鳳翔峰,因古有三茅宮廟宇一座,故又名三茅峰。中峰綿延向東,一脈逶迤而下者稱東峰,形若臥龍,名龍山。中峰西側山樑狀若伏虎,曰虎山。中峰與東峰間一谷,稱中峰澗,中峰與西峰間一谷,稱桃花澗。

氣候

棲霞山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年平均日照1628.8小時,平均氣溫19.6℃,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氣溫-3.7℃;年平均降水量1530.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371.4毫米,最小降水量1091毫米;無霜期322天。

歷史沿革

棲霞山自南朝以來就是佛教聖地,棲霞寺為眾寺之首。《棲霞寺修造記》云:「金陵名藍三,牛首以山名,弘濟以水名,兼山水之勝者,莫如棲霞。」昔時山間盛產甘草、野參、當歸等養生滋補中草藥,皆有攝生之效,故俗稱攝山;又因整個攝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傘,亦名傘山。

明永樂、萬曆二帝南巡時,都曾遊歷此山。地方官府還在寺後中峰建行宮,為萬曆駐蹕之所。

1634年,明代畫家張宏以棲霞山為畫題,創作了一幅《棲霞山圖》,真實地描繪出了明朝時期棲霞山的風貌。整幅畫面氣勢恢宏,以千佛岩為主體,縱深地鋪灑出一片蔥鬱的森林。《棲霞山圖》是明朝時期棲霞山的唯一歷史影像資料,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年),清軍與太平軍在此激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皆受嚴重破壞。清末民初,宗仰禪師重建。

1949年後,南京市人民政府重視棲霞山風景資源開發,開始對原有林撫育管理,並在可林地植樹造林,樹種以馬尾松、黑松、刺槐為主。「文革」期間,撫育與造林被迫停止。

1956年辟棲霞山為寺廟園林,成立棲霞山管理處,隨之修繕寺殿廟宇、亭台樓閣,綠化方丈庭院。

1958年整修竣工,對外開放。

1963年7月27日,棲霞山管理處與棲霞寺簽訂協議,棲霞山產權歸棲霞山管理處,管理處每年補貼寺廟7000元。「文革」期間,寺廟被作為華東煤炭勘探隊四營駐地。山上停止植樹,原有林地亦缺少撫育管理,致使山林荒蕪,寺廟與山亭頹廢。

1972年,江蘇省人民廣播電台建調頻台于山頂,山峰被削平約10米高度。

1978年後,每年繼續造林,1979年與1980年從青島、北京、廬山購進黃櫨、火炬槭樹種,自繁苗木以增加紅葉樹的品種和數量。虎山南坡疊浪岩,由於水土難保持,是唯一光禿山坡,連年植樹不見樹,職工採取黑松小苗帶土球帶水移栽提高存活率。

1979年後,棲霞寺開始修復,整修工程於1980年10月竣工,並移交佛教協會管理。

1981年,開始繼續每年補貼寺院7000元。

1983年4月,新評「金陵四十景」中有「棲霞丹楓」景名。

1986年5月21日,市政府決定,將大門至千佛崖暢觀亭,兩側以山溝為界,面積約7公頃的景區,劃交棲霞寺管理。 1988年始,又改造平山頭礦區13.3公頃刺槐林,栽植楓香、火炬槭等紅葉樹3萬餘株。

1989年,桃花澗霜紅苑景致崗植紅楓、雞爪槭1.4萬株。

1990年,紅葉林建成。山林經精心養護,保持了原有棲霞丹楓滿山崗勝景。棲霞寺前的園林布景有開闊的草坪,有古干盤曲的紫藤,有近百年的翠柏綠蔭,也有50年樹齡的大楓香。紅葉園「霜紅苑」,配植四時紅葉花木,四季皆能觀賞棲霞丹楓景觀。

2009年,南京棲霞山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0年12月,棲霞山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為國家森林公園。

2012年,入選由金陵晚報主辦的「新金陵四十八景」。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棲霞山的紅葉品種多達十餘種,主要包括紅楓、楓香、三角楓、黃連木、櫸樹、烏桕、鹽膚木、雞爪槭等,這其中,百年以上的楓樹達500餘株,各類色葉樹50餘萬株。

維管植物589種(含栽培種),野生植物500種(含種下等級),隸屬於342屬108科。其中蕨類植物11科14屬19種;裸子植物3科4屬4種;被子植物94科324屬477種。發現江蘇分布新紀錄種(包括變種)6種,分別是蜈蚣草、喬葉土麥冬、箭葉秋葵、魚黃草、毛四葉葎和興安一枝黃花。

藥用植物235種,可分為山草類、[[芳草類]、濕草類、毒草類蔓草類、石草類,占棲霞山植物總數的47.09%。珍稀植物8屬8種。其中野生3屬3種,分別是野大豆、短穗竹和明黨參;栽培類5屬5種,分別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銀杏、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水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杜仲、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掌楸。 [2]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資源據中國動物地理區劃,棲霞區的動物區系屬東洋界中印亞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在生態地理動物群方面,屬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牙獐原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有蹄類的優勢種,揚子鱷、白鰭豚、江豚、中華鱘等為特有動物,已少見。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棲霞山蘊藏豐富的、銀、石灰石等礦藏資源,鉛、鋅、銀等礦已開採多年,其中鉛鋅金屬超過200萬噸,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鉛礦床。 非金屬礦主要有白雲石礦、石灰石礦、石膏礦、[[黏土礦]、脈石礦、[[煤礦]等;金屬礦分布廣泛,主要有鉛鋅礦、銀礦、金礦錳礦等。

主要景點

明鏡湖

明鏡湖位於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並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景點名「彩虹明鏡」,有《彩虹明鏡》碑立於湖邊。向東有月牙池,然後就是棲霞寺大門。[3]

棲霞寺

棲霞寺位於棲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環山,北臨長江,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設有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隋文帝楊堅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代時稱功德寺,規模浩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岩寺、湖北當陽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4]

千佛岩

千佛岩在鳳翔峰西南麓,南朝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聖像以紀念明僧紹。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東飛天石雕像就在中102號佛龕中,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的兩組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的火焰隱約可見。雖然僅有這麼兩對飛天,但這是中國所發現的最東部的 「敦煌遺蹟」。

舍利塔

棲霞寺舍利塔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棲霞山麓的棲霞寺東,是中國五代時期的佛教石塔,是中國最大的舍利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棲霞寺舍利塔的整體結構緊湊,雕飾華美,塔八角五檐,高15米,是研究南唐建築的重要實,中國佛塔藝術的精品之作,是南方非常少見的密檐式塔。棲霞寺始建於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舍利塔後於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復修原為五層方形木塔。現存石塔系五代南唐(937~975)重建。

紗帽峰

棲霞山紗帽峰 原圖鏈接 新浪博客網

紗帽峰處千佛岩之巔,被千佛岩眾佛龕環抱。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賜名「玉冠峰」。乾隆在給兩江總督尹繼善的批文中就有:「舊名紗帽峰嫌其近俚,聞攝山名秀如玉而冠即以易之」的記載,另在《玉冠峰》中也說:「我欲易名難揣稱,僧紹有知應默肯」。但今人們仍習慣稱之為紗帽峰。就在紗帽峰佛龕中有一空穴碑槽,原鑲嵌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留下的《登棲霞山》的第一塊御碑,後消失達200餘年,直到2000年在棲霞寺佛學院牆體被發現。

碧雲亭

棲霞山碧雲亭 原圖鏈接 古建中國網

碧雲亭位於虎山之巔,又名「望江亭」,平頂崗巒貌似半島,向北伸出,三面均是懸岩,僅一石與山道相連,構成別具一格,是以險取勝的景點。其東側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無比,西側,由松濤林海鋪成的起伏崗巒,向北眺望,長江盡收眼底。

楓嶺

楓嶺位於棲霞山西側,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滿山楓樹長滿了紅色的葉片,使棲霞山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

始皇臨江處

棲霞山始皇臨江處 原圖鏈接 新聞網

始皇臨江處位於中峰半腰北側。據漢司馬遷《史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北返時登臨攝山(棲霞山),有彰顯四海一統、雄視千古之意。該景點於2006年春修建,為一仿古建築,包括重檐亭、廊、軒以及觀景平台,是閱江攬勝之絕佳之地。

小營盤遺址

小營盤遺址坐落於棲霞山鳳翔峰下方右側,海拔約135米。遺址平面呈不規則圓形,地勢北高南低,占地面積約8300平方米。此處為乾隆皇帝下江南駐蹕棲霞行宮時,負責保衛乾隆皇帝安全的御林軍所在地。

桃花澗

桃花澗自明代以來,逢春桃花爭妍,久負盛名。明代秣陵名士盛時泰在《棲霞山志》中述:「春暮夏初,則紅英綠蔭錯落左右,遊人行其下,衣袂皆有季色」。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李香君也在此隱居,死後葬於桃花澗畔叢林。桃花澗中的桃花湖和李香君墓隔路相對,棧橋、古楓、桃林、亭榭、湖水、疊浪岩、天開岩、御花園環繞期間。[5]

紅葉谷

棲霞山紅葉谷 原圖鏈接 新浪網

紅葉谷位於御花園和鳳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處,由於這裡長年無人涉及,加上山水的沖刷,於是岩石裸露處盡顯崖溶奇石景觀,其餘則為茂密的叢林和濕地,特有的氣候環境,使這裡奇石嶙峋、古楓矗立、古藤纏繞。該景點的建設充分考慮倒地貌、水體、植物、設施等的和諧搭配,注重棲霞山的生態功能的修復,不斷美化、優化、彩化環境,並引水造池,改善該區域的生態環境。紅葉谷占地約5萬平方米,景區自然風貌優美,以奇石、紅葉為特點,是集山、石、水、林、亭為一體新的紅葉觀賞區。

陸羽茶莊

棲霞山陸羽茶莊 原圖鏈接 攜程旅行網

陸羽茶莊為四層仿唐風格,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登頂可瞭望長江、紫金山、南京城,棲霞山美景一覽無餘。陸羽在棲霞山種茶的範圍在現今中峰和龍山之間的坡谷地,即如今的白乳泉、青鋒劍、試茶亭一帶,其住處稱陸羽精舍。[6]

乾隆御花園

棲霞山御花園 原圖鏈接 去哪兒網

御花園為清時棲霞十景之一,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棲霞行宮,御花園為其賞花探幽、吟詩作賦、揮毫潑墨之處。《攝山志》也說,御花園匯集天南海北之奇華異草,雲片及南朝至明代名人題刻,和幽居庵、亭、閣、廊、軒組成幽靜、錦簇的皇家園林。復建後的御花園位於風景區核心地帶,依山傍水,背靠主峰,前有桃花湖,南有天開岩,園內林木覆蓋,占地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主建築(峭倩)1000平方米。[7]

其他景觀

棲霞山還有若干自然奇觀,饒有情趣。如棲霞寺東北,平山頭的南坡上有一處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狀,人稱「迭浪岩」,十分罕見。此外還有「青鋒劍」、「天開岩」、「一線天」等自然奇觀以及李香君墓。[8]

歷史人文

傳統習俗

春節期間,到棲霞古寺撞鐘祈福是南京市民和遊客的傳統活動。古時每到元宵節期間,棲霞山周圍的村民都要上龍王山,祭拜龍王,家家玩龍燈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名稱由來

「棲霞」並非山之初名。據說古時山上盛產野參、當歸首烏茯苓、甘草等中草藥,有滋養攝生(即養生)之效,故名「攝山」。棲霞山起初名不見經傳,自南朝時起,棲霞山因寺而出名,成為我國佛教聖地。南齊時,平原人明僧紹,將其宅院「棲霞精舍」贈予法度禪師,法度將院改建為寺,並命名為「棲霞寺」,攝山也因寺得名「棲霞山」。

傳說軼事

傳說,棲霞寺創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岩壁上有如來佛光,於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他病故後,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直到南朝齊永明七年(489年),三聖像才得以完成,三佛合稱「西方三聖」,該殿也稱「三聖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聖像佛龕上出現佛光,驚動齊梁貴族,於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於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的佛像始有515尊,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分鑿於294個佛龕中。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號稱千佛崖。

旅遊信息

門票信息

門票價格:20元/人次(淡季)

秋季紅楓節期間有所上調,門票價格為40元/人次(旺季)

凡購買成人票就可以免費帶一位1.3米以下的兒童進入

70歲以上的老人可憑老年卡免費進入

早上六點半之前,棲霞山免費開放用於附近居民晨練 ,可自由出入。

交通信息

南京火車站乘206路公交車可達。

乘坐南京地鐵2號線到學則路站下,轉公交138路直達。

南京主城乘坐鼓樓北極閣140路,到堯化門轉197路,棲霞山站下。


相關視頻

棲霞山的紅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