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科大)聯合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實驗室面向國家大科學裝置和核探測技術與核電子學發展前沿,貫徹「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開展基礎性、系統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創新研究,培養核探測與核電子學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廣泛開展國內國際合作,將實驗室建設成為「核探測與核電子學」領域一流的研究基地、一流的人才培養基地、一流的國內外合作基地和學術交流基地。為我國粒子物理、核物理、粒子天體物理、核技術應用等相關學科的研究與發展提供技術基礎與支撐,帶動相關技術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推廣及應用。
發展方向
實驗室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學科發展方向,確定先進核探測技術、前端電子學、大容量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為主要研究方向。目標為實現極端條件下輻射探測與電子學的原理和方法的新突破,攻克新一代輻射探測與電子學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國際技術壁壘,包括:大面積、抗輻照、高計數率、高分辨、高靈敏度的先進輻射探測技術,高速、高精度、抗輻照的專用集成電路[1]芯片和電子學系統,以及大容量數據的高速讀出、傳輸與實時處理技術等。通過以上研究解決本領域主要卡脖子問題,實現關鍵器件和設備的自主研製。牽頭組織我國下一代核與粒子物理大科學裝置上關鍵探測技術研究,大幅提升我國設計和建造這類大科學裝置的能力。服務國家在輻射安全、環境、能源、深空、海洋資源、生命健康等領域的戰略需求,研製關鍵設備和重大裝備。
實驗室科大部目前擁有先進大面積氣體探測器研製平台、先進閃爍探測器研究平台、半導體探測器研製與測試平台、低溫探測器研究平台、高精度探測器性能綜合測試平台、先進核電子學測試與組裝平台、物理實驗專用集成電路芯片(ASIC)研究平台、高速數據傳輸測試平台、中子應用技術研究平台、學科交叉應用慢正電子束平台等。通過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在中科院、學校兩級的支持下,實驗室不斷完善實驗裝備,提高技術水平,積澱雄厚的研發實力,逐步建設成為國內核探測與核電子學領域的科研與技術中心。
取得成果
實驗室圍繞國家大科學工程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核探測與核電子學關鍵技術研究,在基礎研究和科學工程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績斐然。「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研發MRPC 技術為美國重離子對撞實驗STAR研製飛行時間探測器(TOF)和繆子探測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悟空號暗物質[2]粒子探測衛星載荷BGO量能器研製,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團隊」還榮獲「中國科學院十二五突出貢獻團隊」稱號。參加大型高海拔空氣簇射宇宙線觀測(LHAASO)、白光中子源建設等重大課題,發揮了重要骨幹作用,並積極參加LHC/ATLAS強子對撞、RHIC/STAR相對論重離子對撞實驗等國際合作,以及下一代高能對撞機CEPC、HIEPA預先研究,開展各種新型探測技術與高新電子學技術的基礎研究,積極推廣高新技術轉移,特別是在石油物探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 ↑ 純乾貨!一文讀懂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 ,搜狐,2020-04-16
- ↑ 暗物質的研究價值在哪裡?,搜狐,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