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林里夫的僕人式領導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格林里夫的僕人式領導理論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羅伯特·K.·格林里夫(Robert K. Greenleaf,1904-1990)的僕人式領導是一種存在於實踐中的無私的領導哲學。此類領導者以身作則,樂意成為僕人,以服侍來領導;其領導的結果亦是為了延展其服務功能。 僕人式領導鼓勵合作、信任、先見、聆聽以及權力的道德用途。 僕人領導不一定取得正式的領導職位。

1970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CEO在《僕人式領導》(The Servant As Leader)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僕人式領導」的概念 。 在文章中,格林里夫對僕人式領導做了如下的描述 :

僕人式領導首先是僕人, 他懷有服務為先的美好情操。 他用威信與熱望來鼓舞人們,確立領導地位。 他與那些為領導而領導者截然不同,他所渴求的恰是緩和那種不同尋常的領導力、削弱對資源的占有。 對於那些以領導為先的領導者來說,在領導地位、威信以及影響力確立之後,或許才能夠談到服務。 領導為先和服務為先是領導哲學的兩個極端。 處於它們之間的,則是混雜着的其他各式人類特性。

這兩者的區別凸顯出僕人領導關心的是服務,是他人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 測試領導者是否是僕人領導的最好做法——對其本人來說或許也是最難的做法就是, 去考察其服務對象—— 看看他們是否強壯、聰慧、自由、自主,也想成為助人為樂的公僕? 再看看最為弱勢的群體在此領導之下是怎樣的境況—— 他們是否也同樣獲益,或者,至少不再被邊緣化,不再被拋棄?

Spear、Laub、Daft等學者在格林里夫的基礎上也進一步發展了僕人式領導理論。

僕人式領導的起源

在世界的東方,古印度的思想家考底利耶(Chanakya/Kautilya)早在寫於公元4世紀的名著《政事論》(Arthashastra)中就已經提出: 「英明的君王以臣民之樂為樂」。

在西方,僕人式領導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耶穌基督,他教導他的門徒說, 「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者,統治管理他們;有貴為大臣者,操權約束他們。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做你們的傭人;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奴僕。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罪贖。」 (馬可福音第十章第42-45節)

僕人式領導的結構及特徵

根據格林里夫(2003)的研究,僕人式領導有以下10項特徵:

聆聽(Listening)。 僕人式領導以對方為優先,定意要透過用心聆聽, 觸及別人的心靈,了解對方的想法和需求。 聆聽,並伴以經常性的反思,對僕人式領導來說,非常重要。

同理心(Empathy)。 僕人式領袖嘗試了解與同情對方, 關注的不再是個人榮辱得失,乃是接納與肯定團隊內其他成員付出的勞苦,並予以欣賞。

醫治(Healing)。 療傷之道是是僕人式領導的強大武器,能夠幫助他們跨越過渡轉型、重組整合的各個艱難時期。 僕人式領導的一項強大之力就在於他能夠幫助他人以及他自己療傷,一位經歷過傷痛、並已痊癒的領袖正是人們所期待的。

醒覺(Awareness)。 覺醒、尤其是自我醒覺是僕人式領導的另一顯著特徵,他不會陶醉於過去或現在的成功,他知道有些時候需要被挑戰,受攪動,才不會安於現狀。

說服(Persuasion)。 僕人式領導不是仗着職權或威信來統御,乃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析之佐據」的說式,勸服別人認同計劃或工作,讓人心服口服,而不是勉強為之。

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僕人式領袖敢於發夢,對他來說,再過誇張的夢想亦有成為現實的可能。 儘管他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但在處理問題時,卻腳踏實地,他能夠巧妙地平衡「概念化」的意向與日常事務的現實情境,兩者皆為必需。

先見(foresight)。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僕人式領導也會犯錯誤,但他卻能夠從實踐中不斷汲取教訓,在行動中做出反思,從而獲得對未來行為決策的先見。

管家(Stewardship)。 人們所求於管家的,是要其有衷心。僕人式領導就懷有管家的衷心,為組織內成員服務,為組織所處的社區服務。

委身於他人成長(Commitment to the Growth of People)。 僕人式領導用心幫助組織內的每一位成員成長,使人更強壯、更聰慧、更自由、更自主。

構建社群(Building Community)。 僕人式領導不會「一將功成萬骨枯」,他要構建生生不息、基業長存的社群,並工作、服務於其中。

Spear在長期研究Greenleaf原著的基礎上,總結了僕人式領導的十大特徵,它們是:

傾聽(1istening),能夠主動、真誠地傾聽他人的聲音;

移情(empathy),能奮力去理解他人,接受和認可他人的獨特性;

治癒(healing),有能力治癒自己及他人的創傷;

知覺(awareness),有深刻的自我知覺,對自己的信念、價值觀等有清晰的認識,能全面、系統地看待問題;

勸導(persuasion),能主要依靠勸導而不是職位權利來進行決策,能在群體中有效地建立共識;

構想(conceptualization),敢於夢想,能夠跳出日常事務,從較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

遠見(foresight),善於總結經驗,把握現在,能夠預見當前的決策對未來的影響;

管家(stewardship),能夠象管家一樣忠實地為委託人管理各種事務,為了他人的需要竭誠服務;

員工成長承諾(commitment to the growth of people),能對每一名員工的成長懷有發自內心的承諾,能夠認識到自己對員工成長所肩負的重大責任;

建立社群(building community),能夠致力於在既定機構中建立富有親密人際關係的社群。

Laub在總結僕人式領導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六因素的僕人式領導模型。根據Laub的模型,僕人式領導包含以下內容:

重視員工(valuing people)。僕人式領導能夠相信員工,把他人的需要置於自己的需要之上,能夠不帶成見地傾聽他人意見;

推進員工成長(developing people)。僕人式領導能夠為下屬的學習和成長提供機會,能夠鼓勵和肯定下屬,並能以身作則,成為下屬模仿的榜樣;

建立社群(building community)。僕人式領導能夠與他人建立牢固的個人關係,並能與他人協調合作,尊重不同的觀點與意見;

展現誠信(showing authenticity)。僕人式領導能夠以開放和負責的方式對待他人,願意向他人學習,並保持正直的品質。

Daft則提出了一個四因素的僕人式領導模型,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先人後己(service before self)。僕人式領導將服務他人置於自己的利益之上,能夠為堅持原則而放棄名利地位;

把傾聽作為肯定他人的手段(1istening as a means of affirmation)。僕人式領導能夠虛心向他人請教,善於促進他人參與決策,增進他人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通過傾聽來肯定他人;

創造信任(creating trust)。僕人式領導具有令人信任的品質,通過展現這樣的品質,僕人式領導能夠在下屬間創造和激發信任。僕人式領導能與下屬分享所有信息,以確保任何決策都能增進群體的福利。

僕人式領導的應用

僕人式領導作為一種領導哲學,近年來在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影響日益擴大。根據Spear的總結,僕人式領導理論已經在以下六個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

成為部分組織的領導哲學;

成為培訓董事會成員、非盈利組織負責人等「信託人教育」的重要課程;

應用於培訓社群領導的項目;

應用到「干中學」的教學項目,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來學習有用的社會經驗和知識;

成為大學和企業管理教育和培訓的重要課程;

應用於促進個人成長的培訓項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