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特魯德·斯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格特魯德·斯坦
英文名 Gertrude Stein
出生 1874年2月3日
美國匹次堡
逝世 1946年7月27日
國籍 美國
民族 猶太人
職業 美國小說家
詩人
劇作家
理論家和收藏家

格特魯德·斯坦 (英語:Gertrude Stein,1874年2月3日-1946年7月27日),生於匹次堡一個富裕的德國猶太人家庭,旅居法國的美國女作家。斯坦小姐的作品獨樹一幟,標新立異,她致力於語言文字的創新,對語言文字進行了變革,由於受到威廉·詹姆斯柏格森畢加索等繪畫立體派的人物及他們思想的影響,她淡化甚至拋棄了文字的字面意義,用文字築成一個立體的建築,直指人物靈魂的深處。斯坦小姐通過新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來增強語言的表意功能,將繪畫與語言有機地融會在一起,讓人感到似是而非,朦朦朧朧,亦真亦幻,別有一番獨特感受。對20世紀西方文學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在歐美人們把她視為對20世紀西方文學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 [1]

個人事跡

格特魯德·斯坦因讀書的時候就極其聰明。對待自己喜歡的書籍和課程她求知若渴,成績極其出色而且富有創造性,她不喜歡的課程則死活不願學,寧可交白卷。大學時,她跟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美國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兄弟)學習,有一次格特魯德·斯坦因在威廉·詹姆斯的考卷上寫下這樣一段話:「詹姆斯教授:真抱歉,我今天實在是一點都不喜歡這份考卷」,而詹姆斯教授在她的考卷上給她的回覆是:「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自己也常會有類似感受。」在打分那一欄,詹姆斯竟然給了斯坦因滿分!

眾所周知,這個特立獨行、見解獨到並對自己充滿自信的女人後來成為巴黎最著名文化藝術沙龍的女主人。20世紀上半葉,幾乎所有巴黎的一流藝術家、詩人和作家都相繼出現在斯坦因家的周末沙龍上。馬蒂斯畢加索布拉克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阿波利奈爾等一些列各文化界別一流大腕使斯坦因家的客廳星光熠熠、令人神往。

畢加索從第一次邁進斯坦因家的門檻就巴結着給要給斯坦因畫肖像,他去她家80多次,他畫了80多次,他總畫不好,她總不滿意。以畢加索那樣的天才畫家給一個人畫像要畫80多次,這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畫像或許就是個理由,是個藉口,畫不好也是理由,這樣就可以再去再畫了,在畫的過程中,他和她可以近距離交流,可以互相長時間對視,可以一起探討他們那些超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的種種想法和理念,甚至可以談生活中的一切瑣事。這樣一對男女在一起,沒有擦出愛情的小火花嗎?[2]

個人作品

年份 作品名稱
1903 《情況如此》
1909 《三個女人》
1914 《軟鈕扣》
1922 《毛小姐與皮女士》
1936 《什麼是傑作》
1925 《美國人的成長》
1931 《如何寫作》
1929 《三幕劇中四聖人》
1934 《在美國的講座》
1936 《美國的地理歷史:或人性與人類精神的關係》
1933 《艾麗斯·B托克拉斯自傳》
1945 《我所見的戰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