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城和張安道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張文定公①在蜀,一見蘇公父子②,即以國士許之。熙寧中,張守陳州南都,辟子由幕府③。元豐初,東坡謫齊安,子由貶監筠酒稅④,與張別,張悽然不樂,酌酒相命,手寫一詩曰:「可憐萍梗飄蓬客,自嘆匏瓜老病身。從此空齋掛塵榻,不知重掃待何人?」後七年,子由召還,猶復見之於南都。及元符末,自龍川還許昌,因侄叔黨出坡遺墨,再讀張所贈詩,其薨已十年,泣下不能已,乃追和之曰:「少年便識成都尹,中歲仍為幕下賓。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兩詩皆哀而不怨,使人至今有感於斯文。今世薄夫受人異恩,轉眼若不相識,況於一死一生,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⑤也。
注釋
①張文定公:張方平。
②蘇公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
③辟子由幕府:徵召蘇轍為他的府署官員。
④貶監筠酒稅:被貶到筠州監管鹽酒稅務。
⑤端拜:舉雙手行恭拜之禮。
譯文
張文定公方平(字安道)在四川時,一見到蘇洵及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就以推薦他們入朝做官相許諾。宋神宗熙寧年間,張方平任陳州南都(今河南境)長官,收納蘇轍為他的府署官員。元豐初年,蘇軾貶謫齊安,蘇轍也被貶到筠州(今江西境)監鹽酒務。他與張方平話別時,張方平悶悶不樂,酌酒相祝,並親手題詩一首:「可憐萍梗飄蓬客,自嘆匏瓜老病身。從此空齋掛塵榻,不知重掃待何人?」七年以後,蘇轍被召還,又到南都見到了張方平。到哲宗元符末年,他又從龍川(今屬廣東)回到許昌(今屬河南),其侄子叔黨拿出了蘇軾所留下的遺墨給他看,他又讀了過去張方平贈給他的那首詩,回想起來方平之死已有十年,禁不住涕泣落淚,於是追和張方平詩道:「少年便識成都尹,中歲仍為幕下賓。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以上兩首詩作都表現出悲傷而沒有怨恨,使人們一直到今天對這兩首詩都有很深的感觸。一個人一生作為一般老百姓能得到如此特殊的恩待,而轉眼之間又好像互不相識。但在一個活着、一個死去的情況下,活着的人能對死者如此真誠、極其忠厚地相待,也值得人們為他舉雙手行恭拜之禮。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欒城和張安道詩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好書推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搜狐,2018-06-21
- ↑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
- ↑ 《容齋隨筆》中的8句經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哲理!,搜狐,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