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桂葉茶藨子
桂葉茶藨子原圖鏈接

中文名:桂葉茶藨子

拉丁學名:Ribes laurifolium Jancz.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虎耳草目

亞 目:虎耳草亞目

科:虎耳草科

亞 科:茶藨子亞科

屬:茶藨子屬

亞 屬:單性花亞屬

組:常綠茶藨子組

桂葉茶藨子原圖鏈接
桂葉茶藨子原圖鏈接

桂葉茶藨子(學名:Ribes laurifolium Jancz.)是虎耳草科,茶藨子屬植物。枝條灰色,嫩枝多紅褐色,芽近卵圓形,葉多卵圓形,果實呈橢圓形或長圓形。中國雲南、貴州及四川等地都有分布。 [1]

目錄

形態特徵

生活型:常綠灌木,稀小喬木;

枝: 小枝無毛,無刺;

葉: 葉卵圓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0厘米,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兩面無毛,不裂,具粗銳齒,基脈3-5,葉柄粗,長0.7-1.8厘米,無毛,稀疏生腺毛;

花: 花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雄花序長3-6厘米,下垂,具花達12朵;雌花序長2-3厘米,初直立,果期下垂;花序軸和花梗具柔毛,常混生腺毛;雄花徑1-1.2厘米,花梗長達7毫米;雌花徑6-8毫米,花梗長約3毫米;苞片長圓形;花萼淺黃綠色,萼筒杯形,具柔毛,萼片寬長圓形或近圓形,無毛;花瓣楔狀匙形;雄蕊與花瓣近等長,雌花的雄蕊敗育;子房具柔毛,雄花的子房退化;花柱頂端2裂;

果: 果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5-2厘米,徑0.7-1厘米,幼時黃綠色,熟時紫紅色,具柔毛;

生態習性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500米的山坡、溝邊或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瓦山、峨眉山)、貴州、雲南(西北部至西部、東北部)。

主要變種

光果茶藨子(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var. yunnanense L. T. Lu in Acta phytotax. Sin. 31 (5): 454. 1993.

與上述變種區別在於花梗、花萼和果實均無毛。

產雲南東北部、西北部至西部。生於岩石上、林內或林緣,海拔2100-3600米,有時附生於喬木樹幹上。模式標本采自嵩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