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桂花井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桂花井鎮地處隆昌縣縣域西北部,距離隆昌縣縣城34公里,距離內江市30公里,距離成都市210公里,重慶市164公里。桂花井鎮東面與南面和黃家鎮相鄰,北面和西面與自貢市大安區廟壩牛佛永興三鎮鄉相接。桂花井鎮幅員面積17平方公里,總人口16355人。[1]

行政區劃

至2014年末轄秧草村、長田村、糖邊村、高房村、豹子村、廣安村等6個村民委員會與高洞橋社區1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2014年末,轄區人口總戶數5764戶,轄區總人口16355人,其中城鎮人口1139戶,城鎮人口2200人;農業人口4625戶,農業人口14137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桂花井鎮位於隆昌縣城西北部。地跨東經105°48′,北緯29°27′~32′,距縣城34.5公里。東部與黃家鎮為鄰,西北與富順縣牛佛鎮,廟壩鎮接壤。桂花井鎮與黃家鎮相距7公里,與牛佛鎮相距4公里,

地型地貌

地處淺丘 ,地勢起伏較大,東高西低,海拔高度在175-400米之間,全鄉平均海拔320米。

氣候特徵

桂花井鄉為典型的 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春旱,夏長,秋多綿雨,冬暖而多霧,雨量較充足,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無霜期332天左右,年降雨量1007.5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桂花井耕地總面積0.97萬畝 ,其中田0.55萬畝,土0.42萬畝。水稻分布在全鄉較為平坦地區的沖田,二滂田,丘頂以五旱作物為主。

礦產資源

桂花井地下礦產資源豐富, 主要有: 天然氣、青石、鹽滷等。

水能資源

有黑水河流入沱江,有小(二)型水庫1座,總容水量18萬立方;另有河堰15座,山平塘102口,總蓄水量45萬立方。

生物資源

主要生物有 水稻、冬大豆、 玉米、小麥、花生、油菜、枯桔、 甘蔗、紅苕等,畜產品以 生豬、兔、羊為主,養蠶業比較發達,是隆昌縣的蠶桑基地之一。[2]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49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846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87612萬元,第三產業增加2427萬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19元,增長11.76%,農民人均增收1002元。

第一產業

種植業:2014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728萬元 ;農業增加值8460萬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5450畝,油料播種面積3950畝,蔬菜播種面積3608畝;全年糧食總產量8431.3噸, 其中水稻總產量3520噸,玉米總產量1989噸,小麥總產量651.2噸;油料總產量270噸,蔬菜總產量10510噸。打捆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工程、以工代賑和稻魚工程等項目,有效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林業:林地面積 3411畝;全年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3411畝,人工植苗造林250畝,全年義務植樹500株。新發展1000畝果桑基地,有效帶動全鎮蠶桑業發展,被市農業局表彰為2014年度蠶桑生產工作先進集體。養殖業:全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6005萬元;全年實現畜牧業增加值2608萬元;全年水產養殖面積2486畝,水產品產量964噸;漁業產值1292萬元;漁業增加值910萬元。新建存欄10000隻以上標準化小家禽養殖場1個,加快圈舍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標準化生豬養殖基地建設,新發展稻田養魚水產養殖基地510畝。

新農村建設:按照省級新村聚居點建設標準,投入資金110萬元,高標準建成獨具特色的糖邊村石家壩新村聚居點。綜合治理境內河流流域水污染,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水利:堅持「一路二水三產業四增收」的工作思路,圍繞產業發展,結合項目內容,整體布局水、路、電、氣、網等各類基礎設施,建成灌溉管道670米,新建山坪塘7口,磚砌化田坎5857米,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

第二產業

科學規劃, 合理布局產業。建園伊始就請四川大學化工學院針對隆橋集團耗能高,有排放等問題對園區的產業進行了重新規劃,圍繞合成氨的上下游產業因地制宜的布局甲醇、二甲醚、甲醛、氧化鋅等10餘個項目,將其產業鏈有效延伸,大幅度降低了單位能耗,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通過項目間資源的互相利用,妥善解決了外排的問題,如原來要排放的稀氨水用作氧化鋅項目的生產原料,既實現了環保,又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循環發展有目的的發展,招商引資。引進炭黑公司,利用其尾氣生產蒸氣供應隆橋集團的二甲醚生產線,既解決了炭黑公司排放污染的問題,又變廢為寶產生了經濟價值,每年炭黑公司要增加收益100到200萬元,隆橋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也會降低100到200萬元,實現了企業經濟的「雙贏」和社會效益的多贏。引進複合燃料項目和造紙助劑項目等,直接利用隆橋公司的產品,減少了運輸環節,降低了生產成本,基本實現了循環經濟。

隆橋集團自主研發的HD項目,二甲醚項目研發申請了十幾項專利,促進了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目前HD項目準備進入試生產階段,一旦投產不僅會降低企業的能耗,而且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真正做到科技興企,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產業

2015年1—5月全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4萬元,同比增長5%,其中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415萬元,同比增長7%,住宿餐飲業增加值146萬元,同比增長15%。[3]

社會事業

教育

截止2014年末,全鎮共有 學校4所,其中小學3所,小學專任教師55人,小學在校學生819人,中學1所,中學專任教師27人,中學在校學生212人。 各項教育事業穩步推進,為地方發展培育人才,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醫療

截止2014年末 ,桂花井鎮轄區內共有中心衛生院1所,病床17張。專業衛生人員7人。轄區內有村衛生室6所。2014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

文化設施

鎮 文化站1個 ,村文化站6個,休閒娛樂場所數十家。開通程控電話600門,光纖電視600戶,新安裝380戶。已完成農網改造。

交通

全鎮 已建成通車公路11公里,正在建的有6公里。2014年,桂花井依託全鎮路網暢通的優勢,全面拓寬加固現有路基路面,努力連通斷頭路和支線小道。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成村社道路12公里。

集鎮建設

2014年 ,經多方爭取項目和籌集資金,進一步培植了群眾活動中心的 花草 樹木,完善了廣場內的文體設施,規範了車輛的停放秩序,配套了專門的活動場所,組織了倍受好評的廣場舞和健身操。進一步強化了小集鎮管理,規範了市場運營。圍繞「徹底治髒、大力治亂、全面治差」的目標,集中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建築揚塵綜合整治,鎮容鎮貌明顯改善。全年新增城鎮居住人口510人,綜合整治場鎮面積2萬餘平方米。通過制定並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商戶入駐,改觀了有場無市、人氣不旺的局面。[4]

風景名勝

三江橋境內有明代 修建的,該石拱橋古樸大方; 慶雲寺座落於風景秀麗的沱江河畔的古寺;還有俗稱" 蠻子洞"的漢代墓葬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