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桂花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桂花魚
gui hua yu

中文學名:桂花魚

拉丁學名:Siniperca chuatsi

門:脊索動物門

綱:硬骨魚綱

目:鱸形目

科:鮨科

屬:鱖屬

桂花魚[1] 鮨科鱖屬。體較高而側扁, 背部隆起。口大,下頜明顯長於上頜。上下頜、 犁骨、口蓋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 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下緣有4個大棘;後鰓蓋骨後緣有2個大棘。頭部具鱗,鱗細小; 側線沿背弧向上彎曲。 背鰭分二部分,彼此連接,前部為硬刺,後部為軟 鰭條。體黃綠色,腹部灰白色,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暗棕色斑點及斑塊;自吻端穿過眼眶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條狹長的黑色帶紋。

生活習性

鱖一般棲息於靜水或緩流的水體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數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動,常在深水處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攝食。春季天氣轉暖時,則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此時的雌雄魚白天都有側臥在湖底下陷處的臥穴習性,夜間在水草叢中活動、覓食。主要以其它魚類為食,1~2月攝食較差,6~7月最為旺盛,生殖期採食強度稍下降。鱖魚通常長至2冬齡,在東北須至3冬齡才達性成熟,親魚於5~7月集群於夜間在平緩的流水環境中產卵。6~7月為產卵盛期,懷卵量為3~20萬粒。

種類鑑別

常見鱖魚有2種,外形極為相似,區別在於:翹嘴鱖(S.chuatsi ,英文名:Mandarinfish , Aukua)的鰓耙為7,眼較小,頭長為眼徑的5.3~8.1倍,上頜骨伸達眼後緣之後的下方,側線鱗為110~142,頰下部有鱗,幽門垂為198~440個。而大眼鱖(S.kneri ,英文名:Bigeye mandarinfish)的鰓耙為6,眼較大,頭長為眼徑的4.7~5.1倍,上頜骨僅伸達眼後緣之前的下方,側線鱗為85~98,頰部不被鱗,幽門垂為74~98個。翹嘴鱖生長速度快,個體大,常見為2~2.5公斤,最大個體重可達50公斤;大眼鱖生長緩慢,個體較小,最大個體能長至重2公斤。

分布範圍

鱖魚廣泛分布於嘉陵江流域、中國東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產量相當高。肉潔白、細嫩而鮮美,無小刺,富含蛋白質。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5~19.3 克,脂肪0.4~3.5克,熱量78~109千卡,鈣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鐵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鱖魚自古就被列為名貴魚類之一。1972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內的隨葬品中,就有鱖魚!鱖魚的幽門垂多而成簇,俗稱桂花魚,其味清香撲鼻,鮮脆可口,可謂"席上有鱖魚,熊掌也可舍"。值得注意的是,鱖魚的12根背鰭刺、3根臀鰭刺和2根腹鰭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傷後腫痛甚烈,發熱、畏寒,為淡水刺毒魚類中刺痛最嚴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殺鱖魚時,應特別小心。

視頻

路亞桂花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