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行散記(孟凡塵)
![]() |
《桂行散記》是中國當代作家孟凡塵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桂行散記
暮春遍地繁花,思緒放蕩天涯。旅美李華恰逢其時地召集同好者暢遊廣西,開啟了歷時十一天、行程近萬里的旅程,一路馳騁南下,向快樂出發。
象山水月
車行廣西第一站便是桂林的山水城徽——象鼻山。象鼻山原名漓山,位於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山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徵,其獨特的"象山水月"景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遊記中說到象山水月時寫道:「上既空明如月,下復內外瑩波,'水月』之稱以此;而插江之崖,下跨於水,上屬于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勢,'象鼻』之稱又以此。」走近象山,山雖不高卻很奇特,極像一匹神象,它的身軀屹立在灕江邊,脊樑上高鎮着一座寶塔,仿佛一把露在體外的劍柄。山崖層疊,老樹青藤,互相掩映,青灰與蒼翠相間,它俯首垂鼻,臨流照影,仿佛在獨自沉思,又如在暢飲江水。尤其是長長的象鼻垂入江中,與象頭間形成一個圓洞,就是有名的水月洞。每當月明風清水平如鏡之夜,水月洞的倒影好似一輪皎月浮江。江中有二月並存,蔚為奇觀。宋薊北處士有《和水月洞韻》詩記之:「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夜晚江畔獨坐,遠望象山沉寂,灕江清澈,真可謂:明月清波互映,象山桂樹交輝。水流月去影相隨,月走水流不廢。塔底江聲依舊,世間甲子輪迴。紅塵不染護翠微,令我如痴如醉。
灕江漂流
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精華在陽朔。在興坪古鎮看過二十元人民幣背面圖案的絕美景色,就轉入灕江十里畫廊開始愜意的竹筏漂流。 一張竹筏兩竹椅,兩個閒人一艄公。隨着艄公的一篙撐開,竹筏就在遇龍河上蕩漾開來。順流而下,但見水如羅帶山如屏,群峰倒影山浮水。桂林處處山連水自通,山大多都不高,不太大,看起來比較秀氣,往往是突然在一片平地中一下拔地而起,而且數量極多,奇形怪狀,有的像駱駝,有的像羊角,有的像老人。水自青綠,平而流緩,一張張竹筏連成長長的漂流隊伍,在江面上蜿蜒成一條巨龍靜靜地遊蕩着,沒有人喧譁,哪怕在水流跌泄處,也只是悄悄地高抬雙腳躲避溢過竹筏的水花,好像害怕一出聲打破這寧靜之美。不知何時薄霧輕起,天空飄起細細的雨絲,被江風輕輕吹落在臉上,滋潤了心田,讓我恍惚身在淡淡的水墨畫中了。
魔洞探秘
巴馬之所以稱之為長壽之鄉,與巴馬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有密切關係,主要是空氣、水、地磁、陽光和植物。百魔洞便是其典型代表。"百魔"壯語為"泉口,因百魔洞靠近盤養和出水口,洞口有泉水,泉水邊的壯族村落叫百麼村,洞名便取名"百魔"。洞門不大,踏進去卻別有洞天,小徑前伸,一側是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或大或小,或倒掛金鈎,或攀援附壁,像冰凌,像雨滴;一側是碧綠幽深一小潭,襯托着洞的神秘。洞中穿行,仿佛有種穿越的恍惚。前行三五百米,便見到了傳說中的磁療區,台階上,滿是前來磁療、吸收負氧離子、療養治病的人,他們三三兩兩或席地而躺,或盤腿靜坐,享受着氧療、磁療的愉悅。再前行更有一番洞天,此地豁然開闊,是洞與洞之間的天窗,方圓五十餘米,抬頭可見天,低頭是各種碧綠茂密的植被,景物隨季節變幻,春季,洞外洞內天窗上下,繁花似錦,鳥鳴泉唱,交相輝映。盛夏時節,洞頂無數岩泉下滲。秋冬之際,潭碧如洗,倒影可鑑,讓人嘆為觀止。這裡是各種野草藥的聚集地,每一種草都有其神奇的藥用價值。這簡直是天然氧吧,我閉上眼睛,吸氣,吐氣,讓清涼甜美的空氣把胸腔灌滿,滋潤全身各個臟腑。多想,多想,忘掉世俗的煩惱,就在這深山秘洞裡修禪問道,修煉成仙……
桂林米粉
來桂林不吃幾次米粉就不算來過桂林。桂林米粉始於秦朝,已經有兩千二百年歷史了。相傳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微服遊覽桂林山水時看到灕江里的鯉魚觸手可撈,就命令船家趕快弄魚。一餐不知道用了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遊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桂林米粉是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道傳統小吃,以早秈米和滷水為原料,有滷菜粉、湯粉、醋水米粉、馬肉墨粉等品種。以其白、嫩、爽、香的特點吸引了八方食客。桂林米粉滷水極有特色,用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藥和香料熬製,具有治療脘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的功用。這就難怪桂林老年長壽者,都有愛吃米粉的嗜好了。 於是無論是在陽朔西街、興坪古鎮、還是桂林市區,我都會隨機走進百年老店、或街頭小攤,讓老闆燙一碗米粉,放上佐料,頓時紅白綠相間的米粉給人視覺美感的同時立即讓人口舌生津。先干着吃,待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在碗中加入鮮骨湯繼續吃,那感覺怎是一個爽字了得! 廣西的美景很多,北海銀灘、德天瀑布、名仕田園、通靈峽谷、鵝泉、百鳥岩等等等等,用移步換景來形容亦不為過。一路走來,神遊之趣妙不可言。心有山水,其實是一種生活情趣,一種精神境界,一種人生智慧。心有山水,是良藥一劑,時時服之,妙趣無窮,受益終生。[1]
作者簡介
孟凡塵 ,河南濟源人 ,文學百花園裡的一粒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