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桐子花開憶母親(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桐子花開憶母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桐子花開憶母親》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桐子花開憶母親

重慶萬州素稱中國油桐之鄉,清明前後也就是凍桐子花時,家鄉仙鶴貧瘠的大地上,漫山遍野,繁花似錦,潔白如雪;母親的墓園長出了芳草,花簇掩映,令我遐想,流連忘返。「不為自己求享樂,但願眾生皆離苦。」梧桐花語寫照了她勤儉持家的艱辛一生。

1998年11月22日夜晚,母親備受多年病痛折磨之後,終於在老屋神志不清地走了。父親握着她冰涼的枯手,默默無語,久久不放。滿堂兒孫頓感天崩地裂,圍住靈柩,嚎啕大哭。十天內本可迎來父親七十七歲生日,三親六戚相約聚會,家裡提前作好準備。眼看喜事臨門,突然傳出噩耗,如同晴天霹靂,震驚團方四鄰。「魏良秀沒了!」人們聞訊放下農忙活,紛紛趕往黃泥坪哀悼。高樹多悲風,長江揚其波。

母親生於1922年6月28日,雖自幼裹雙小腳,卻系大家閨秀,與父親比鄰而居,兩家門當戶對。二人姻緣離不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可謂青梅竹馬,初戀在桐花萌芽時。她十八歲坐轎嫁入,由娘家四妹變身婆家長媳,承擔繁重家務,支撐一大家子。後因火災,家道中落,每況愈下。夫妻相敬如賓,始終不離不棄,生育十個孩子,養活三男三女,婚嫁一應俱全,吃盡苦頭不悔。母親是兒女最大的依戀,兒女是母親最好的慰藉。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我更是她的心頭肉,孩提時,走親串戚常帶着我;放學後,鐵鍋給我留有熱飯;長大了,外出總塞點熟雞蛋,遠望我走向山那邊,兒行千里母擔憂啊!

可是,我們沒有喊一聲「媽」或「娘」,而是稱呼她「奶子」,實為「奶媽」的叫法。儘管這沿襲當地農村風俗,父母從不計較,甚至以此為樂,不時教育子女:「你們上同奶包,下同衣包,一輩子要記住,手足之情。」參加工作後,母親初進縣城看我,同事稀奇她的繡花鞋和包頭帕,我更不好意思叫「奶子」,從此改稱「您」。她也搞不懂,為什麼城裡人穿西裝,還在脖子上系根牛繩。狗不嫌家窮,兒不嫌母醜,何況她漂亮,曾是一枝花,年輕人都夸。每當桐花盛開,她走在花叢中,蜜蜂圍着飛轉。

如今花開花謝二十二年了,母親的音容笑貌仍浮現腦海。蓊鬱的梧桐樹,我最愛爬的樹;嫩綠的桐樹葉,我最愛摘的葉;噴香的葉兒粑,我最愛吃的粑,勾起幾許童年的憶念,引發幾許親情的相思,充滿幾許乳汁的回味。

母親呵,夢回縈繞的慈母,您就像短暫的桐花,忍受了多少寒冷,吐露了多少芬芳,帶來了多少繽紛,我們怎能忘懷,怎會背棄,怎不祭祀。願來生報恩吧,哪怕吃豬狗食,干牛馬活,也無怨言。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