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桑葉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桑葉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L.的乾燥葉。秋季霜降後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古代炮製方法】

唐代有燒灰法(《食療》)。宋代有微炒法(《聖惠方》)。明代有燒存性蒸熟(《綱目》),焙、蜜炙(《準繩》),九蒸九曬、酒拌蒸(《醒齋》)等法。清代有蜜水拌蒸(《逢原》)、炒(《尊生》)、焙(《串雅外》)、芝麻研碎拌蒸(《得配》)等法。

【現代炮製方法】

  1、桑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搓碎,去柄,篩去灰屑。   2、蜜桑葉: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淨桑葉片中拌勻,悶潤,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微有光澤,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桑葉每100千克用煉蜜25千克。

【飲片性狀】

桑葉為不規則的片狀,黃綠色或淺黃棕色,上表面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葉脈凸起,小脈交織成網狀;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蜜桑葉表面黯黃色,微有光澤,略帶黏性,味甜。

【質量標準】

桑葉水分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4.5%,醇浸出物不得少於5.0%,含蘆丁不得少於0.10%。

【炮製目的】

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經、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功能。   桑葉以生用為主,生品長於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多用於風熱感冒之發熱、頭昏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澀痛、多淚,肝陰不足之目昏眼花。蜜炙後清肺潤燥作用增強,多用於肺熱燥咳。

【應用選擇】

  1、生用   (1)風熱感冒:常與菊花、連翹、桔梗等同用,能增強疏風清熱作用,可治外感風熱之發熱、頭昏頭痛、咳嗽及咽喉腫痛,如桑菊飲(《條辨》)。   (2)目赤腫痛:常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同用,具疏風瀉火作用,可治風熱上擾,目赤腫痛或羞明流淚,頭痛頭昏者。   (3)眩暈:常與黑芝麻同用,具有補肝腎,清熱明目作用,可用於肝腎陰虛之眩暈耳鳴、目暗昏花,如桑麻丸(《集解》)。   2、制用   (1)外感燥熱:常與杏仁、貝母、豆豉、梔子皮等同用,功能清宣涼潤,可治外感燥熱之身熱頭痛、口渴、乾咳無痰者。亦可單味蜜炙,煎服,治小兒渴(《勝金方》)。   (2)溫燥傷肺:常與石膏、杏仁、人參、麥冬、枇杷葉、阿膠等同用,能清燥潤肺,可用於溫燥傷肺,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乾燥,胸滿脅痛,心煩口渴。配伍木蝴蝶、射干、蟬蛻、赤芍、甘草等,可治咽喉源性咳嗽,如桑射湯(《山東中醫雜誌》)。

【現代研究】

桑葉主含黃酮類化合物,如芸香苷、槲皮素、異槲皮苷、桑苷、桑黃酮等。尚含β-谷甾醇,菜油甾醇,多種酸類、酚類,維生素Bi、B2、C,鞣質及微量揮髮油。藥理實驗證明,桑葉有降血糖和抗菌等作用。此外,桑葉還有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腫瘤等作用。據臨床報道,10%的桑葉注射液肌注,治療下肢水腫效果較好。桑葉、明礬經水煎治療螫傷,效果顯著。目前對桑葉的炮製研究資料較少,以芸香苷為成分指標,對不同採集期的桑葉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霜前桑葉中芸香苷含量比經霜桑葉高;霜前從8~10月芸香苷含量逐漸升高,經霜後的含量卻驟然下降;自然脫落葉的含量最低。因此,僅從芸香苷含量變化認為,桑葉經霜後採收似不妥,自然脫落葉則不宜入藥。關於桑葉炮製前後綠原酸的含量變化,認為生品中綠原酸含量顯著高於蜜炙品。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炒、蒸製等。   2、文獻摘錄「燒存性」(《綱目》)。「炒」(《尊生》)。「蜜炙」(《準繩》)。「蜜水拌蒸」(《逢原》)。「酒拌蒸曬」(《醒齋》)。「搗末,丸散任服或煎水代茶之,又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又微炙,和桑衣煎服治痢及金瘡諸損傷止血。震亨日: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指南》)。

【總結】

桑葉從唐代開始採用不同方法進行炮製,其中以蜜炙法應用較為廣泛。認為經蜜炙後,能增強潤肺止咳的功效。近年來各地炮製規範中收載的大多是生桑葉和蜜炙桑葉。《中國藥典》2010年版僅收載生桑葉。  桑葉的採集時間,自古以來習慣在秋季霜降後採收,認為桑葉以老而經霜者為佳,故入藥用冬桑葉,亦稱「霜桑葉」或「經霜桑葉」。現代也要求桑葉在10~11月經霜後採收。桑樹的葉生長期較長,每年4月有嫩葉長出,至霜後11月開始落葉,每年霜期約在10月底,霜後20天開始落葉,因此若按傳統習慣以霜後葉片尚未脫落時採收為佳。但實驗表明,霜前桑葉中芸香苷含量比經霜桑葉中芸香苷含量高;經霜後桑葉其芸香苷含量明顯降低。故認為桑葉經霜後採收似不妥,自然脫落葉則不宜入藥。因該結果僅限於芸香苷的含量變化,桑葉尚含多種成分,這些成分在經霜前後有何變化,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另外,桑葉有蜜炙用的習慣,其所含成分蜜炙後有何影響,亦值得研究。 [1]

【現代炮製方法】

桑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搓碎,去柄,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

桑葉為不規則的片狀,黃綠色或淺黃棕色,上表面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葉脈凸起,小脈交織成網狀;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蜜桑葉表面黯黃色,微有光澤,略帶黏性,味甜。

【質量標準】

桑葉水分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4.5%,醇浸出物不得少於5.0%,含蘆丁不得少於0.10%。

【炮製目的】

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經、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功能。桑葉以生用為主,生品長於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多用於風熱感冒之發熱、頭昏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澀痛、多淚,肝陰不足之目昏眼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