楨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楨桐為落葉灌木,小枝有絨毛。葉片較大,卵圓形。
由聚傘花序組成大型頂生的圓錐花序,花萼大紅色,花冠鮮紅色,花期5~11月。
作為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盆栽花卉,主要應用於會場、客廳。
但目前人們對楨桐的研究還比較少,作為一種優良的盆花,目前尚未被廣泛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楨桐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菊亞綱 | 目 | 唇形目 | 科 | 馬鞭草科 | 亞科 | 牡荊亞科 |
族 | 大青族 | 屬 | 大青屬 | 種 | 楨桐 |
基本資料
【植物名稱】:楨桐[1]
【異名】大紅袍、臭八寶(《植物名實圖考》),矮童子(《分類草藥性》),大紅花(《貴州民間方藥集》)。
野朱桐、臭楓草、臭珠桐(《福建民間草藥》),矮桐(《江西民間草藥》),逢仙草(《湖南藥物志》)。
臭燈桐、假真珠梧桐(《閩東本草》),臭樹、臭草、雞虱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莖、葉。名稱:楨桐
學名:Clerodendrum japonicum (Tunb.) Sweet
別名 : 臭牡丹 , 香盞花 , 百日紅 , 紅苞花 , 狀元紅 。
科屬:馬鞭草科大青屬
類別:常綠灌木狀小藤本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米。葉對生,廣卵形,長10~20厘米,寬8~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
或近於截形,邊緣有鋸齒而稍帶波狀,上面深綠色而粗糙,具密集短毛,下面淡綠色而近於光滑,惟脈上有短柔毛,觸之有臭氣。
葉柄長約8厘米。花薔薇紅色,有芳香,為頂生密集的頭狀聚傘花序,徑約10厘米。
花萼細小,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尖,外面密布短毛及腺點。
花冠徑約1.5厘米,下部合生成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線形以至長圓形;雄蕊4,花絲與花柱均伸出,花絲通常較花柱為短。
子房上位,卵圓形。核果,外圍有宿存的花萼。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長於濕潤的林邊、山溝及屋旁;亦有栽培。
分布範圍
分布河北、河南、陝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等地。
主要價值
成分功效
本植物的根(臭牡丹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季採收,曬乾。
【化學成分】葉含生物鹼。
【性味】①《福建民間草藥》:"辛,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
臨床應用
治療濕疹及定位性藥疹取臭牡丹根莖葉曬乾研粉,用時將藥粉夾於單層紗布內,以溫開水浸濕。
敷於患處(並經常用溫開水濕透紗布以保持濕潤),每日濕敷1次。
治療濕疹25例,19例治癒(皮膚完全恢復正常),4例近愈(皮膚接近正常。
僅有少量脫屑及癢感),7例好轉(病變明顯消退,癢感減輕),1例無效。
定位性藥疹10例,6例治癒,4例好轉。